放大圖片
■當年的史迪威公路,從這裡向緬甸、印度延伸。
「機遇抓住了就是重大資源,抓不住則是過眼雲煙。」採訪保山市市長吳松是一件輕鬆而又愉快的事情:縝密的思維頗富邏輯、淵博的知識引人入勝、博聞強記令人驚歎、而連珠妙語又不時營造出輕鬆的氣氛。
吳松介紹,保山歷史上曾有過三次開放:2400年前,西南先民開發了自四川成都至滇池沿岸,經保山、騰沖進入緬甸、直達印度的「蜀身毒道」,這條比絲綢之路還早200年的「南方絲綢之路」,讓騰沖、保山成為當時最繁華的通商重鎮;600年前騰沖先民發現翡翠至1902年騰越設關,是保山的第二次開放機遇。史料記載,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騰沖幾乎成為緬甸翡翠進入中國的唯一通道,玉石交易量佔至世界總量的九成。兩萬匹牲口長年在中緬間這條古道上來來往往,形成了歷史上重要的邊貿通道。當時,從永昌(保山)、騰越(騰沖)至緬甸密支那一線曾有「玉石路」、「寶井路」之稱;第三次機遇則是修建聞名中外的史迪威公路。舉數十萬人之力修築的這條國際援華抗戰物資唯一的國際供給線,使保山成為中國抗戰、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重要節點。
「前三次開放機遇,分別是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機遇;而『橋頭堡』建設機遇則是一次綜合的、全方位的機遇。」吳松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