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麗江旅遊十大品牌之八
激情的詩人曾假設說,是麗江石鼓成就了長江的萬里氣魄。若不是它擋住了長江,這條維繫著大半個中國的河很有可能隨著怒江、瀾滄江一起向南流走了。故有「灣育華夏」之說,因此有了悠久的中華文明,有了壯美的虎跳峽和神奇的寶山石頭城。 ■本報記者 和向紅、木彪、戴然
長江的上游叫金沙江。金沙江從青藏高原向南奔騰而下,在麗江石鼓鎮被一面懸崖堵住去路,被迫朝東北方做了一個急轉彎,形成了一個不同尋常的V形彎道。滔滔江水迂迴轉身北上,打開虎跳峽雄險的大門,鋪展了中下游平原富庶的農耕文明,最終匯入海洋。
浪淘石鼓
石鼓鎮得名於金沙江畔的一塊形狀像鼓的石碣。公元1561年,當時的麗江世襲知府木高命令他的長子率領軍隊,兩次同西面的吐蕃交戰得勝,故立了這一塊石碣,刻錄了這一段歷史。
石鼓為歷史上雲南軍事要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第二方面軍)在此搶渡金沙江天塹,北上抗日,譜寫出壯麗的歷史篇章。石鼓紅軍渡口現已被納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將建成以紀念碑、陳列館與「金沙水暖」雕塑為載體,挖掘利用蘊藏在民間的革命史料,結合萬里長江第一灣雄壯景觀的納西風情小鎮。
千古一峽
虎跳峽距麗江古城約100公里,是聞名世界的大峽谷之一。因傳說有猛虎從江中巨石跳躍過江,故名虎跳峽。虎跳峽兩岸高山對峙,群峰插雲,東為玉龍雪山,終年披雲戴雪,主峰海拔5,596米,西為哈巴雪山,山勢崢嶸突兀,主峰海拔5,369米,而虎跳峽江面海拔僅1700米,相對高差達3,700米以上。峽谷兩岸山坡陡峻,巨岩壁立,猶如刀砍斧削一般。虎跳峽以雄險奇絕聞名於世,對科學考察、漂流探險旅遊者有強烈的吸引力。二十世紀20年代初,英、美、法、德、日等十幾個國家的探險家曾多次試圖漂流,均告失敗。1986年,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中國洛陽青年長江漂流探險隊勝利漂過虎跳峽,完成了「世界上最後的偉大征服」。虎跳峽入口處建有一座猛虎石雕,旁邊還有一座紀念在虎跳峽遇難的長江漂流隊員的石碑。
面對虎跳峽,前台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在《玉龍大雪山》一書中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若可以請古人於地下,集杜工部之渾厚,曹孟德之雄健,李青蓮之飄逸,放歌一詠,方能盡虎跳峽澗口之奇!」昆明大觀樓長聯的作者孫髯翁筆下的金沙江景物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劈開蕃城斧無痕,流經犛牛向麗奔。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頭石為門。波搖日月蒼籐細,沙走雷霆白晝昏。倒峽翻浪自古今,更從何處覓江源。」
百年石城
位於麗江城北110公里處的金沙江峽谷中,因百餘戶納西人家聚居在一塊巨大岩石之上而得名的寶山石頭城,是一座天塹城堡。
寶山石頭城建於元朝初年,是當時雲南行中書省麗江路宣撫司所轄七州之一的寶山州治所,也是著名的昆明《大觀樓長聯》所道「元跨革囊」的地方,現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石頭城東臨金沙江天塹,南靠巖可渡絕壁,西依耗牛嶺險峰,北據太子關屏障,四周山坡闢為梯田,是古代納西族由「依山負險、酋寨星列、不相統攝」的遊牧階段轉向農耕文明的歷史寫照。歷經數代開鑿,城內瓦屋高低錯落,巷道蜿蜒縱橫,房舍多利用天生岩石作為生活用具,有的柱面桌凳就以原地山石修琢而成,有的將廚中巨石開鑿為灶,有的把院中巨石鑿成水缸,有的將房中巨石修鑿成床。這許許多多的石雕作品,堅固耐用,代代相傳,饒有風趣,堪稱奇跡。遠道而來的旅遊者,往往產生別有洞天的強烈感受。(特刊)
聲音:「為人類作出了貢獻」
1999年9月,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邦德維納對麗江進行友好訪問,他認為麗江能夠保存像麗江古城這樣的古老文化遺產,對人類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通過對麗江的訪問使客人了解到了雲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自然資源的豐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