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兩個城市電影節的啟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旺角卡門》

文:朗天

 到台北電影資料館閒逛,發現他們正放映頗特別的小型電影節,題為兩個城市影展。所謂兩個城市,不是台北、上海或香港,而是台北和金門,而選映作品都是董振良的紀錄片,由戰爭、小人物生活、企業變遷到創作者個人情懷抒發均備,儼然打開一道較少人注視的窗口。

 若在香港,拍紀錄片可作小型個展,可能只有挾采風統籌力量的張虹。事實上,台北策展者也沒拋出「作者」專名(紀錄片該否強調作者是一個爭議點,像小川紳介這種境界畢竟極少數,而米高摩亞則有不少人認為他並非拍紀錄片),而是以城市關係為題,既in又不太in。

 in,是因城市學仍是顯學;不太in,是冷門配對——金門之於台北。對香港相應啟示,大抵可以是搞一個「佛山-香港雙城展」。舉一反三,影展創意其實可移轉到城內跨區對話:「旺角-離島影展」(《旺角卡門》是當然首選)、「油尖-銅鑼灣影展」……都可能不乏支持,尤其是推廣社區藝術和文化日漸普遍的今天,方便向區議會及重視社區教育的基金會申請贊助。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台灣近年開戲轉易,除了是得承《海角七號》效應,主要各城市都設立資助拍攝推動城市形象電影的渠道。香港小型影展仍是以少數社群的關懷為主軸,如社運電影節、聾人電影節、同志電影節。與其說欠缺真正政治經濟學頭腦,不如說缺乏既有資源和主動性受限制。影展策展人需兼備觀念和開源能力,創意點子和拓資往往須雙管齊下。好片本身已需等待,若好片包裝、推廣也需等等等等,我們的電影前景便真會黯淡無光。

相關新聞
擦拭眼睛 迎接台風星光 (圖)
台風星光襲港 (圖)
影片資料:
電影節資料:
銀幕短打:兩個城市電影節的啟示 (圖)
二手好碟:粗疏見親情—《頭七》 (圖)
台灣新浪潮:台風星光影展電影—《獵豔》 (圖)
歷史與空間:皇帝待師的另一面—虐師 (圖)
豆棚閒話:金書鐵券
開卷有益:港英對新界土地的「巧取」 (圖)
亦有可聞:香 料
文訊:「大家來寫屋h史」講座——公屋生活的集體回憶
文訊:《1Q84 Book3》中譯本接受預訂
百家廊:太白七月雪 (圖)
翠袖乾坤:中平卓馬的挑釁
海闊天空:沒有公義素養的悲劇
琴台客聚:有個詩人叫馮志 (圖)
生活語絲:郵輪八日
思旋天地:合作共贏
詩幻留形:閱讀的形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