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謀劃中原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把解決「三農問題」 轉變為發展「三農經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8]     我要評論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大學校長 婁源功

 長期以來,河南堅持走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產為代價,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路子,且始終保持了糧食連續增產的趨勢、工業持續發展的態勢、經濟快速向前的氣勢。

 把解決「三農」問題轉變為發展「三農經濟」,絕不是做文字遊戲,這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更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即:不把「三農」做為劣勢問題來看待,而把「三農」做為優勢資源來利用。把解決「農業」問題,轉變為發展「大農業經濟」;把解決「農民」問題,轉變為發展「人力資源經濟」;把解決「農村」問題,轉變為發展「城鎮化經濟」。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河南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中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河南用全國6.1%的耕地養活了佔全國12.8%的人口,並且每年還貢獻2000萬噸左右糧食支援其他省份。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三農」問題,在河南,最大的問題也是「三農」問題。因此,把正在規劃中的中原經濟區,定位為中國「三農經濟」的示範區、先行區,符合國家戰略,這在全國眾多經濟區的功能定位上,是獨有的特色,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把解決「農業」問題 轉變為發展「大農業經濟」

 河南是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大省,且糧食產品大多是口糧,糧食產量佔全國十分之一、小麥產量佔全國四分之一。這是中原經濟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擔負的重要責任,又是中原經濟區今後繼續發揮不可替代作用的獨特優勢。中原經濟區在發展大農業的過程中,自然會帶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

 所謂大農業,是指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包括種子、種植、養殖、加工、運輸、儲藏、銷售、消費、配套服務等各個環節,也涉及農化產品、農機具製造與銷售、加工機械製造與銷售等。還要有現代農業、立體種植、觀光農業、特色種植與養殖,也包括圍繞農耕文化開發旅遊業,充分利用河南豐厚的文化資源;同時要做好新農村建設,全面提升農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

 圍繞大農業做文章,面臨著解決統籌城鄉發展的迫切任務,既有加快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有持續提升的迫切願望;既是中原經濟區發展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最為關心的最大現實問題,又是將其轉化為中原經濟區優勢和特色的關鍵所在。

 發展大農業經濟,要求大工業圍繞大農業來設計,要有利於農業的機械化和現代化。加工型企業必須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做大文章,利用原料,提升價值,城鎮化也必須圍繞大農業提供配套服務。

(二)把解決「農民」問題 轉變為發展「人力資源經濟」

 河南人口已經超過一億,全省常住人口大致相當於甘肅、陝西、青海、西藏、寧夏、新疆六個省(區)人口的總和。人口多是一個現實問題,應該積極看待,若把眾多的人口資源轉變為豐富的人才資源,河南就會大有可為,也有利於提高全國人力資源保障能力。

 根據專家測算,按我國農業勞動者目前生產力狀況和農資、農產品等價格水平,河南省現有耕地1.1億畝,僅需要367萬勞動力。而我省農村實際勞動力數量是1800萬人!二者相比,懸殊1300多萬!農民隱性失業嚴重,大量農業勞動力處於閒置狀態,導致勞動效率、效益的十分低下。

 把農村剩餘勞動力變為有用的人力資源,讓農民合理合法的向城鎮流動,會產生一些新經濟現象,如「培訓經濟」、「教育經濟」、「勞務經濟」、「遷移經濟」等。例如願意轉移到城鎮的農民會要把他們的部分生產資料如土地、住宅、大型工具等轉讓給那些需要的人,同時把相當一部分的資金帶到城鎮來,購買所需的住宅、經營資料等。這樣,既促進了農村生產資料的相對集中和規模化經營,又帶動了城市房地產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遷移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和擴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河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滯後與遲緩,是制約河南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主要障礙,也是造成河南省廣大農業人口貧困的主要問題。從源頭上講,應長期抑制人口增長、減輕人口壓力。中原經濟區人口規模也蘊藏著巨大的消費需求,市場空間和市場潛力巨大。解決好這麼多人口的吃飯、穩定問題,就是對全國的巨大貢獻。

(三)把解決「農村」問題 轉變為發展「城鎮經濟」

 河南正處在城鎮化加速推進的新階段。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農村脫貧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就是城鎮化。這是無論給農民多少補貼、優惠政策以及外來援助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的問題,解決的根本辦法是城鎮化,將絕大部分農村人口都轉變為城鎮人口。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口紅利、出口紅利和樓市紅利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然而隨著上述優勢的喪失,我國依托全球化基礎上的外需依賴性增長模式已經逐漸走到了盡頭,城鎮化的內需增長模式將成為未來發展新的動力。以都市圈、大城市、衛星城等為引領的城市化道路,將成我國未來新的選擇。河南現有鄉村人口約7000萬人,每年淨增鄉村人口超過50萬人。有專家分析,每增加1個城鎮家庭,將帶動大約100萬元以上的內需(房子、車子、創業或就業等)。以未來二十年內增加3500萬城鎮人口約1000多萬個家庭、每年增加50萬城鎮家庭計,將累計帶動10萬億、每年增加5000億以上的內需。這可以保障河南在未來的20年內,平均每年經濟增長保持在高位運行。

相關新聞
謀劃中原 (2010-09-18) (圖)
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中原經濟區建設已成燎原之勢 (2010-09-18) (圖)
「河南人一直期盼著」 (2010-09-18) (圖)
「展工+源功」=「發展工商業圓滿成功」 (2010-09-18) (圖)
把解決「三農問題」 轉變為發展「三農經濟」 (2010-09-18)
謀劃中原之地市領導訪談篇 (2010-09-14) (圖)
新鄉市委書記吳天君:突出「三化」協調發展 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 (2010-09-14) (圖)
新鄉市長李慶貴:發揮新鄉優勢 為中原經濟區做貢獻 (2010-09-14) (圖)
基層聲音:中原經濟區 應科學佈局產業 (2010-09-14) (圖)
輝縣:農村不比城裡差 (2010-09-14) (圖)
企業代表:中原經濟區為河南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框架 (2010-09-14) (圖)
謀劃中原之地市領導訪談篇 (2010-09-03) (圖)
安陽 打造豫北區域性中心強市 (2010-09-03) (圖)
三陽開泰打造旅遊強市 (2010-09-03) (圖)
安陽「五個調整」促轉變 (2010-09-03) (圖)
安陽市委書記張廣智:中原經濟區應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2010-09-03) (圖)
謀劃中原 (2010-09-01) (圖)
淮陽縣委書記任連軍:強烈呼籲中央佈局中原經濟區 (2010-09-01) (圖)
淮陽: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支撐 (2010-09-01) (圖)
淮陽產業集聚區發展勢頭強勁 (2010-09-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謀劃中原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