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產品生態設計入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通用公證行生態設計副總監連志偉。

 近年不只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漸漸提高,本地企業對環保也愈趨關注,具有過百年歷史、總公司源自瑞士日內瓦的香港通用公證行(SGS),從1959年開始立足香港,專注產品測試、檢驗、認證等工作,現在正開拓生態設計及能源相關的業務,專注該範疇的香港通用公證行生態設計副總監連志偉,也因此而接觸不同行業的商家,他表示現在不少企業都關注環保,比以往更願意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認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減低碳排放。

 香港地少人多,要處理污染更不容易,據連志偉指,環保署在09年公佈的數據顯示,家用固體廢料平均每日超過6,000公噸。「這個數字自然令人從源頭著手——住戶的用品,能否從用品的設計上入手,在使用或棄置後,減低堆填區的壓力,而生態設計的概念就是由此而產生,我們常說的碳排放只是生態設計的其中一個指標。」

仔細評估生產過程

 所謂生態設計,就是以一個完整分析產品生命周期的方法,全面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連志偉在工作上就經常為企業作生產周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評估生產流程的每個步驟。「從原材料採購、生產製造、貨品運輸,以至產品棄置處理,都要考慮能否循環再造,從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如在選擇原材料上,即使是木製傢俬,可選用以環保概念為管理方針的森林區(FSC)木材,這也比較環保。在生產過程上,會考慮當中所產生的污染,如能否減少耗能。在運輸方面,如運輸距離和運輸方法,考慮如何減低耗油量、廢氣排放。至於產品,則會考慮到產品的壽命、替代性,若是用完即棄的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自然較大。」這不只應用於產品上,也可用於籌辦活動上,如在09年毅行者與樂施會合作,計算活動的碳排放。

 若要評估,量化自然容易作比較,外國很多國際品牌,都已計算產品的碳排放。本地企業與外國商家合作,便需要考慮碳排放的事宜,而SGS有見及此,亦推出碳排放標籤服務,讓客戶可應對外國市場的要求。「法國已研究立例,嘗試在2011年實施產品碳排放標籤,標籤上需說明產品及其包裝的碳排放是多少。其他國家或地區如英國、韓國、日本、台灣等已實行自願性的碳排放標籤制度。」連志偉表示,現時實行國家都是按照ISO 14040的準則,也是生命周期評估的依據,以此作為碳排放計算準則。

既減排碳也降成本

 「我們會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過程中抽取數據,用不同物料,碳排放也有異。我們也會到生產場地,了解耗電等數據,包裝上所用的物料和重量都會影響碳排放量,運輸時所用的油,也會計算在內。這樣就能計算出碳排放,再者,由於知道整個過程裡數據的分佈,所以能夠找出可以改善的地方——若某個程序的碳排放特別高,便嘗試從中入手,企業能清楚了解情況作相應改善工作,既減碳,也降低成本。」由於SGS對測試、檢驗等熟悉,在生態設計上亦經常給予企業專業意見,引入碳排放理念於企業的自身評估當中。連志偉說現在坊間有飲品公司在膠水樽的設計上花心思,用後可把樽扭曲變細,節省回收空間,都是生態設計的好方法。

 要在生態設計著手,企業難免會擔心因而增加成本,但連志偉認為這不是必然的結果,而長遠來說,對企業和環境都有正面影響,「不能說必定增加成本,也可以降低成本,以月餅包裝為例,減少不必要的包裝,其實生產成本自然下降。再者,消費者經過多年環保概念的灌輸,有的消費者會專挑選細小簡便包裝的產品,所以有部分客戶標榜綠色產品,吸引消費者購買。」連志偉說市場日益接受低污染產品,企業若有長遠眼光,應考慮這個愈趨增加的市場需求,對品牌也有正面影響。

相關新聞
企業的可持續之道 賺了全部的錢 不如救這地球 (2010-09-25) (圖)
研發再生能源設備 (2010-09-25) (圖)
從產品生態設計入手 (2010-09-25) (圖)
小結:賺錢買不了地球 (2010-09-25) (圖)
森巴活力四射 盡在里約熱內盧 (2010-09-23) (圖)
傷痕纍纍的德累斯頓 (2010-09-23) (圖)
旅遊資訊:旅網簡化自由行程序 (2010-09-23) (圖)
徵稿啟事 (2010-09-23)
學習「新」詞 揭人生新頁 (2010-09-20) (圖)
「人道主義」新世代的自我價值觀 (2010-09-20) (圖)
「品牌再生」新舊文化的處理 (2010-09-20) (圖)
「易學」 傳統智慧之今用 (2010-09-20) (圖)
獅子山下集齊人 回憶童年時光 (2010-09-20) (圖)
拼湊不同體驗 鬧市中享受多元藝術文化 (2010-09-18) (圖)
學習多種民族舞蹈 (2010-09-18) (圖)
豐富學員知識 (2010-09-18) (圖)
欣賞港日藝術交流 (2010-09-18) (圖)
SAORI織布機 (2010-09-18) (圖)
SAORI織布藝術 (2010-09-18) (圖)
跨界藝術創作 (2010-09-1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