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古代重陽登高的 望河樓。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蕊、實習記者 劉林子 上蔡報道) 「登高作重九,蠻菊秋未開」。2010年重陽節到來之際,記者來到了重陽節的發源地—上蔡,登上了重陽登高處—望河樓,學蔡侯憑欄遠眺、憶王維佳節思親。
桓景家登山免災禍
重陽成為節日,始於東漢時期,而直到2003年人們才發現重陽節的發源地在河南省上蔡縣。南朝人吳均在《續齊諧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
於是,桓景按照費長房的囑咐,屆時全家登上上崗。傍晚歸家,見雞犬牛羊皆死。桓景登高消災的消息廣為流傳。後來人們為了避禍,每到九月九日,即離開家庭,去到高處。重陽登高飲酒、佩茱萸,蓋始於此。
據上蔡縣宣傳部副部長劉建新介紹,《續齊諧記》中的重陽節登高,雖然帶有巫術的成分,但它是將重陽節文化傳統記錄得最完整的文本。今天,大多數專家和學者認為桓景登高躲災避禍是重陽節登高風俗的源頭。
2005年12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上蔡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
望河樓接東來紫氣
望河樓坐落在蔡國故城西面城垣的一處高台上,它的東邊是蔡國故城的宮殿區,西面是汝河故道。土台拔地而起,高二十多米,上圓下方,底部長約100米,為縣內海拔最高處。蔡侯望河樓高台四周長滿了茂密的野棗樹,稠密處連雞鴨也鑽不過去,當地人稱是「護台神棗樹」。3000多年來,儘管望河樓的建築物被毀,但護台神棗樹一直到今天還在忠誠地守護著這座高大的土台。
蔡侯望河樓與其它廟宇建築格局不同的是「山門和主殿不在一個中軸線上。望河樓大門朝東,據說是為接紫氣東來之祥雲。山門為圓月形,是八十年代日本文化代表團重修的。門額上題著「蘆崗雅地」四個神采飛揚大字;大門南邊石碑碑文為「蔡侯望河樓」,北邊石碑碑文為「重陽登高處」。
據《上蔡縣志》記載:西周年間始建的望河樓到了明代中期已經破敗不堪。一次,明朝皇帝朱宣宗前來上蔡丁樓村看望岳母,回轉之際前往望河樓探幽尋勝,發現望河樓破敗不堪,便批示翻修了望河樓。東漢桓景「齊家登山」避邪免災的故事發生後,人們遂紛紛效仿,遂將此處作為重陽登高勝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