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網上圖片
據中新社20日電 中國物聯網推動者、國家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海濤20日在此間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其團隊研發的物聯網DEMO系統(即初步操作系統)有望在半年內面世。
物聯網可達感知最大化效果
劉海濤是傳感網國際標準化協同處理架構項目組的主編輯。他推動了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成立,使中國成為國際傳感網標準化的四大主導國之一。
劉海濤解釋,物聯網可達到感知最大化的效果,從而使人們做出最正確的判斷。比如在幫助人們每天出行的運用上,物聯網可以通過其傳感器,感知到諸如路況、紅綠燈數量、有無車禍,甚至是有無影響交通的集會活動等全局信息,綜合處理後,給人們一個最優化的出行方案。物聯網的發展與互聯網的相通之處在於,二者都需經歷從簡單到複雜豐富的過程。
溫總促加快物聯網研發應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10年中國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要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國內學界和輿論界將物聯網看做又一次技術革命。
據劉海濤介紹,與錯失前兩次信息產業浪潮不同的是,中國此次在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自主知識產權、產業應用、生產製造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目前已經站在了物聯網發展的制高點上,擁有了信息技術領域難得的話語權。據悉,目前國際標準化傳感網標準化組織總共立項3個標準化項目組,其中系統架構項目組分為7個部分,中國專家佔2個主編輯席位。而協同處理架構項目組的主編輯席就是劉海濤。
將促進物聯網規模產業化
物聯網技術需要規模化運用才能體現其價值。劉海濤指出,大量的應用場景和規模產業化的矛盾是制約物聯網規模產業化的關鍵。巨大的物聯網產業被不同的應用場景劃分為一個個小塊,「小、雜、散」導致物聯網無法全局應用。要攻克這一問題,類似於在軟件業中研發操作系統,即將五花八門的應用場景的共性凝煉出來,形成共性平台。劉海濤透露,其團隊研發的共性平台,即DEMO系統有望在半年內面市。屆時,各產品商即可通過該共性平台的服務,降低其產業投入的成本。物聯網規模產業化將更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