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中)在印江視察交通工作
「傳統修鄉村路,往往東一條西一條,利用率不高也無法開通班車。但我們通村路的路面闊度都有6.5米,加上鑲邊約有7.5米,在發達地區也不多見。」印江縣交通局長滕建國說,「我們計算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客運班車與農用貨車的錯車順利。只有讓群眾享受到客運服務,才能真正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也才能真正實現發展成果共享。」 ■香港文匯報記者何勇、李婷 貴州報道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地理上屬於武陵山區,空間上處於成渝、長株潭城市群和貴陽城市區域交通的中間位置。由於地處武漢、長沙、貴陽、重慶四大城市的「環形空洞」中心,遠離大型中心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差強人意,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狀況,是全國十八大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是國家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交匯地帶。
但是,印江人並沒有拿「基礎薄弱」當作發展緩慢的借口,吃夠了「交通虧」的他們,比誰都更明白「交通引領經濟發展」的含義,也更加群策群力、奮發圖強,實現了「十一五」期間交通投資實際完成計劃200%。
2007年以來,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工程共完成投資1.65億元,是「十五」時期的三倍多。公路密度由「十五」期末的每一百平方公里81公里達到現在的每一百平方公里146公里,省、縣、鄉、村公路全面實行了定人、定時、定路段掛牌養護,基本實現鄉鎮通油路和「村村通」通公路目標,初步建立起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杭瑞高速公路、立項爭取中的印秀高速公路為主軸,以銅遵線為動脈,以印沿線、印松線為兩翼,以鄉鎮集鎮為結點,連接到村、組,幹支線縱橫相連的道路運輸環狀網絡。
構築山區路網 打通「毛細血管」
印江作為「三不沿」內陸縣,無機場、鐵路、港口、高速公路,公路交通是唯一的運輸方式。
為使印江盡快融入成渝經濟圈、黔北經濟圈、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實現共同發展,自2007年以來,印江縣成立了路網規劃領導小組,經過充分調研和科學論證,於2008年完成了適應該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橫一縱一環十聯線」的路網規劃。
據印江縣交通局局長滕建國介紹,主要是採取「五個結合」來抓好路網規劃:一是將路網規劃與出境通道建設相結合,著力抓好杭瑞高速公路的建設,全力爭取印秀高速公路列入武陵山經濟協作區規劃並盡快開工建設,形成「一橫一縱」交通運輸大動脈。二是將路網規劃與廣大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相結合,著力抓好縣際通道斷頭路建設,形成鄉與鄉、鄉與村、村與村之間相互連通的「一環十聯線」環狀路網,為開通鄉村客運班線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將路網規劃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大力改善工業、旅遊、烤煙、畜牧、茶葉產業發展基礎條件,促進全縣產業發展。四是將路網規劃與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五是將路網規劃與每年的農村公路建設計劃相結合,務求路網規劃與建設有機銜接,推進交通科學發展。
嚴把質量關 發揮項目整體效益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印江不斷加強環狀路網建設,充分發揮「小公路、大效益」的作用,全力打造「四小時經濟圈」。以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為核心,努力提高通村公路建設技術指標,提高農村公路質量與通達深度,夯實通村公路建設基礎,推進建、管、養、運一體化協調發展。
一是科學制定建設技術標準。堅持當前項目建設與今後提級改造規劃相結合,始終堅持路基寬度6.5米、最小平曲線半徑大於12米、最大縱坡小於9%的技術標準,並根據地質結構分別按單鑲邊、雙鑲邊規格建設,確保農村公路建成後達到開通鄉村客運班線要求,為今後提級改造、油路建設作好準備,充分發揮項目資金使用效益,有效避免了重複投資建設。
二是多措並舉抓好項目實施。三年來,全縣通村公路合格率100%,優良率達68.2%,其中,通過通村公路項目實施「一環十聯線」18條426公里,建成鑲邊公路286公里。
三是落實工程安全監管責任。三年來,全縣沒有一起公路施工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四是充分發揮項目帶動效應。嚴格項目基建程序,強化資金管理,做到不截留、不擠佔、不挪用,確保項目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建設的地方。同時,按照「渠道不變,捆綁使用,用途不亂,各記其功」的原則,積極拓寬農村公路建設資金融資渠道,將以工代賑、財政扶貧等資金整合到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上來,最大限度地發揮整合資金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創新管養模式 確保農村公路持續暢通
為認真解決以往農村公路建成使用後「失養」難題,鞏固公路建設成果,充分發揮公路效能作用,2009年印江縣在全區率先出台了《印江自治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將該縣農村公路養護的領導主體、責任主體、監管主體和實施主體進行了明確,爭取和投入油路大修、公路養護經費1200萬元,確保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有序深入推進。
一是對縣、鄉公路實行縣公路管理所專業養護,全面抓好油路大修、小修保養、水毀工程、公路保暢、專項整治等工作,確保農村公路的暢通與安全。二是以實施公路安保工程為龍頭,大力推進公路標準化建設,達到「暢、潔、綠、美」,路、景、物交織協調發展的良好效果。三是採取公開招聘和合同管理的方式,安置農村公路養護公益性崗位383個,初步形成了「有路必養、專人養護、養必見效」的管理模式。四是成立了全縣農村公路公益性崗位督查管理指導辦公室,明確專人辦公,定期對各鄉鎮公路養護管理進行督促檢查和技術指導。
探索民生路徑 認真破解農村客運難題
近幾年來,印江縣以加強與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拓寬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渠道為立足點,積極探索農村客運發展模式,培育和發展農村客運市場,認真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廣大群眾出行難問題,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到目前為止,全縣已開通鄉村客運班線7條128公里,覆蓋7個鄉鎮84村11.3萬名群眾。今年底明年初全縣還將陸續開通15條鄉村客運班線,使全縣農村客運班線開通覆蓋255個村,開通率達70%以上,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便捷出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本版相關圖文資料由印江縣交通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