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探路佛山開診所 前景看好波折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1]     我要評論

 有別於其他北上開診的港醫,雷氏夫婦早在內地醫界創出名堂,在港積累20年經驗後,再藉CEPA回流內地創業。原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到真正著手去做,兩人才發現僅僅辦證蓋章已頗費盡周折,最後甚至動用了人情關係,兩家診所才得以成立,在佛山北滘坐迎八方客人。作為首個在內地開設診所的「探路者」,雷良說,直到現在,診所雖仍面臨多重困境,但他看好港資醫療在粵的市場前景,也希望更多的香港醫生到內地肆業。

夫婦從醫30載 故土情深

 雷良夫婦從醫30多年,近年進軍內地開診所,並不是一時衝動。用雷良的話說,不僅因為內地市場大,更是因為兩人都曾常年在內地生活工作,對家鄉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感情。

 雷良是土生土長的順德人,高中畢業後考上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鄧民愛祖籍廣東惠州,父親和母親早年加入東江縱隊,在香港從事地下黨工作,他在香港出生。大學畢業後,雷良先後在中山醫附屬第一及第二附屬人民醫院工作,而鄧民愛在佛山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工作。婚後,鄧民愛調到廣州海珠區醫院工作,夫妻倆結束兩地分局的生活。由於醫術好,又會用新的醫療設備,鄧民愛當上醫院院長;雷良在中山醫院也因精湛的技術,備受尊敬。

港設私人診所 回鄉拓展

 因一次機緣,夫妻倆共同回到香港開設了自己的私人診所。雖身在香港,但多數親朋好友還在廣東,兩人也時常回內地探親訪友。在這個過程中,內地從醫政策也慢慢開放,之後更出現了CEPA協議,允許港醫北上開診所。在香港工作了近20年,兩人都已有所積累,便產生再回內地工作的念頭。2007年底,雷良夫婦開始在廣州、佛山等地考察,準備開兩家診所。

審批條例苛刻 招牌換4次

 2008年5月12日,雷良正式來到佛山市衛生局,遞交申請開設診所的材料,當即受到熱情接待。審核階段涉及到衛生、環保、消防、城管、工商等多個部門。幸運的是,最難過的衛生局這關比較順利,半年便通過審批。不過,在之後的選址及裝修過程中,卻遇到不少困難。在雷醫生看來,有些部門的規定近乎苛刻,為了符合城市規劃部門的要求,簡單的一塊招牌便更換了4次。本以為只剩下工商部門,可以順理成章地拿到營業執照,然而,得到的消息卻是工商部門無法給港資門診辦理個體工商執照,因為根據2009年5月之前的CEPA協議,港資診所不包括在個體工商戶之內。5月9日CEPA補充協議6出台後,才明確規定工商部門自2009年10月1日起可為港資門診辦理個體營業執照。

收支僅夠平衡 信心十足

 為了證明從業經歷和資歷,夫妻倆也不知在穗港跑了多少次來回。在雷良看來,很多配套政策未放開。「內地醫生最多可以在3家醫院坐診,而我們港資門診的醫生就不行了。」雷醫生說,不僅如此,根據內地相關規定,診所是不能做手術的。「不能在自己診所及當地醫院坐診,這也就意味著,做手術這一香港醫生最大收入來源沒有了。」正是因為如此,診所開業1年多,雷良的耳鼻喉診所和鄧民愛的內科診所一直僅處在收支平衡的狀態。

 「目前這樣的現狀我們已經覺得很知足了,相信隨著政策的逐步放開,我們的生意會不斷好起來的。」憧憬著未來的美好前景,這一對共同打拚多年的伉儷信心十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相關新聞
8500億熱錢湧港 資產泡沫瀕高危 (圖)
游資多人幣升 樓市炒風熾
掛鉤人幣抗泡 ?短期難實現
港資產暴漲 大鱷伺機發難 (圖)
美狂印錢紙 引發全球泡沫
上季「97鬆綁賺錢貨」個案 (圖)
港股市值漲2.4萬億
樓價升至97後新高
港龍再聘艙務員 吸引千人應徵 (圖)
大學生亦面試:失敗當學習過程 (圖)
張建宗:工傷意外微跌
河套產業布局 中心教育兩翼創科 (圖)
環保運輸系統接駁落馬洲支線
兩地研合組機構統籌規劃
5000萬處理污泥 工程2012年開展 (圖)
房署引入水力洗刮減工程噪音 (圖)
綠巴司機涉「索K」 鬧市「舞龍」撼平治 (圖)
元朗車禍司機暈 鼻孔沾白色粉末
近月職業司機涉藥駕個案
「十幾條人命,隨時釀慘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