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壯舉。但是,600多年來,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究竟多大,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最新發掘出的明代太監洪保墓墓誌銘顯示,寶船排水量達2,500多噸,而鄭和可能先後九下西洋,而不是目前普遍認為的七下西洋。
不久前,南京市博物館在南京祖堂山社會福利院搶救性考古發掘了明代太監洪保墓,發現了非常完整的墓誌,上面刻滿了銘文。和其他墓誌不同的是,除了介紹自己的一生外,還介紹到了鄭和下西洋。
南京市博物館研究員王志高介紹說,這方神秘的「大明都知監太監洪公壽藏銘」其實是洪保生前就刻好的,當時,洪保65歲,隨鄭和船隊下西洋剛回南京—這次遠航路途艱辛,鄭和也在途中辭世。
鄭和下西洋應不只七次
「洪保29歲開始跟隨朱棣,是推翻建文帝的功臣之一。也正如此,朱棣派他參與下西洋的領導工作。」王志高指鄭和下西洋應該不是只有七次。
銘文中說:「永樂紀元,授內承運庫副使,蒙賜前名。充副使,統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也就是朱棣上台第一年,洪保就作為一次下西洋船隊的副使,統領船隊下過西洋。同時,清乾隆年間的《敕封天後志》等史料中則稱1403年,鄭和實施過一次前往泰國的航海,但並沒有被列入「七次下西洋」之中。再加上有學者查到的,鄭和曾於1424年率船隊去過一次舊港(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巨港一帶),那麼,鄭和其實不是七下西洋,而是九下西洋。
船容「五千料」 當時造船神話
經過研讀,王志高發現,洪保等船隊領導人乘坐的寶船叫「大福號」,比現在流傳的寶船載重量大2.5倍。
王志高說,洪保作為鄭和船隊的二把手,應該乘坐的就是鄭和寶船了,銘文中指出,「大福號」能容下「五千料」,相當於排水量2,500多噸,「不得不說,這在古代是一個造船神話。」王志高感嘆。
而在之前,寶船記載最多的是它「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也就是長138米,寬56米。還有專家研究認為,鄭和船隊中的海船是兩千料,這次的發現足足將之提升了2.5倍。 ■《現代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