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電影生活cue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朗天

 朋友從台灣帶回李明聰編的《Cue電影生活誌》,邊翻邊談,照例是那問題:香港為甚麼沒這種東西?又或問得更實際:香港可以afford這類電影文化刊物嗎?

 年前,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曾邀請李明聰及孫隆基來港主持評論講座。他們是70後年青幹勁分子,但思維方式及觀念方向似乎更能與香港的「80後」「對嘴形」。在一眾「出位」香港「80後」青年中,像他(包括相類的評論和動員能力)的人其實不少,不過我們都覺得像《Cue》這樣的雜誌在香港頗難生存。

 《Cue》的內容並沒有特異之處——Life Style一路的專題、人物訪問、《Wallpaper》影響下的大圖大相,以少量詩性文字點綴……

 其中一期專題是「旅行映畫」,關於旅行的電影、電影人怎樣看旅行、旅行生活文化、較形而上的旅行意義……封面人物郭采潔(近年拍了《一頁台北》和《近在咫尺》的台北女歌手),清新自然,香港的對應便立即想到薛凱琪以至蔣祖曼……

 《Cue》的網站還未運作,一切萌芽待興。台灣友人看好其走勢,香港人則實際功利,第一時間問資金何來,答案竟是有錢爸爸斥資讓剛畢業的孩子創業!香港哪來這樣的父親?香港頗流行的一句話:「要害死一個人便是游說他搞雜誌、報紙!」哪會有人相信搞文化雜誌可賺錢呢?「Cue」的本義便是提示。

 劇場上Light cue、Sound cue,決定燈光;配樂和幕後配音的指示,都是靠舞台監督和工作人員手中cue紙運作。本地電影文化生活需要這樣一張cue紙嗎?還是消費指南更實際?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說得出兩者分別?遑論進一步確認此區分的重要。

相關新聞
猛火爆 老薑發火 (圖)
編輯導賞 (圖)
影片資料: (圖)
銀幕短打:電影生活cue紙 (圖)
二手好碟:發哥─港產片的祭品 (圖)
啟示錄:《假如我是導演》 (圖)
歷史與空間:在審美中參禪悟道 (圖)
豆棚閒話:明辨世事與警世膽識
生活點滴:五柳居雅集 (圖)
詞話詩說:葉問風中轉
百家廊:段子與造夢空間 (圖)
翠袖乾坤:米高堅
海闊天空:台灣社會「仇官」心結
琴台客聚:食字「瘋行」 (圖)
生活語絲:終於看了世博
思旋天地:「嘩鬼當道」
詩幻留形:《鯉魚門的霧》的劇場改編
道風山半天遊 鑽進叢林賞文化建築 (圖)
叢林看聖殿 近看蓮花池 (圖)
著名十字架 遠眺沙田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