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在審美中參禪悟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陳禮忠壽山石作品:暗香。

——我的《秋荷》系列作品情結詮釋

陳禮忠

 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在植物意象中花卉意象是比較豐富的。而荷花與梅花、蘭花、菊花一起脫穎而出,成為一種昭示姿態、吉祥、人格、氣度之美的花卉,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景仰,並且由此出現了中國文化藝術難以計數的佳作與傑作。正是這一獨特審美情感,成了我對《秋荷》系列作品情結的思想源泉;在創作中讓它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地藝術再現,就成了我的藝術追求之一。

 如果說,《詩經》中的荷花,是女性意味原型,奠定了女子與荷花之間固定的類比、隱喻關係,那麼,《楚辭》中的荷花就是文人意味原型,奠定了「香草美人」的比興傳統,是文人品格、政治命運的象徵物。兩漢之際,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蓮花的佛教寓意,也由此進入了中土。與此相伴,作為與道教關係密切的一種花卉,荷花的道瑞屬性在六朝時期生成。宋代,荷花道瑞屬性繼續發展,走向更廣闊的民間,積澱於民族文化心理的深處,從而成為我們至今將其視為吉祥之物的一大審美載體。也許,正是這一人文歷史啟迪和影響了我,因此,我想採用《秋荷》系列作品,充分展現一個與釋道儒文化有著深厚淵源和背景的立體審美藝術,從而圓滿地實現自己感悟到人生使命的藝術追求。

 荷花融入詩詞,融入音樂,亦融入繪畫。而荷花是中國花卉畫的一個重要題材。中國的花鳥畫萌興於唐五代,經過兩宋的發展而至大盛,與人物畫、山水畫分庭抗禮。荷花繪畫與花卉畫的發展歷程合拍,經歷了由附庸到獨立、由著色到水墨、由工筆到寫意的發展歷史。而這一歷史,就是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的一脈相承,讓文人寫意畫成為花卉畫主流的輝煌歷史。如果說,選擇蒼勁的秋荷作為展示我的這一審美情結的載體,是帶有幾分個人性情的藝術偏愛,那麼,在每一件作品的佈局謀篇和雕刻的精益求精上,竭力吸取歷代繪荷大師名作的神韻,從而力圖讓作品有一種天然的詩情畫意,則是自己苦心竭慮所追求的一大藝術意境。八大山人晚年荷花畫得相當多,造型結構有成林之勢。他的《荷花雙鳥圖軸》對我創作《秋荷》系列作品,產生了深深的影響。石濤的《墨荷圖》,是他寫意花卉的代表作,畫面佈局空靈,虛實相間,墨氣清潤,風神灑落,清新生動。他的這一代表作所顯示出來的審美特徵,恰恰正是我構思每一件《秋荷》系列作品的造型和氣韻時,常常要學習、借鑒、模仿和追求的。因為我想沿著這一審美思路長期走下去,想讓自己的《秋荷》系列作品,成為一道立體的文人花卉寫意風景,從而使「一花一世界」的永恆之美,真正變成眼前永不凋謝的生動美麗現實。

 荷花既是佛門聖物,象徵「出淤泥而不染」,同時,它又是道教標識,充滿了珍祥色彩。而大儒周敦頤的《愛蓮說》,又賦予荷花高尚的人格魅力,這就為「紅花綠葉白蓮藕,三教本是一家人」之思潮的產生,提供了審美性的標本。荷花直立水中,荷梗中虛而外直,《愛蓮說》以「中通外直」形象化地闡釋了理學家的本體論。「中」指心性本體,「通」是對心性本體狀態的描述,即透脫通達,無窒無礙。這是周敦頤的一個重要理念。

 我在創作《秋荷》系列作品時,不僅非常注意荷梗中虛而外直這一與竹子非常相似之天然特性的逼真藝術顯現,不僅非常注意「荷花夜雨」這一審美場景的細微傳神提煉,還非常注意「月下賞蓮」這一獨特審美場景之藝術氛圍的形象生動凝聚。因為在月色的洗禮與映襯之下,滿眼的荷花更顯素雅之色,大有仙人凌空翩翩而至的神奇景象。正如宋人詩云:「十里荷花帶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應舞徹霓裳曲,宮女三千下廣寒。」地上之水,天上之月,遙相眺望,不僅是烘托、發掘荷花清性之美的有效方式,三者的結盟,更是精神的投合,是「無染」、「無住」之人生情懷的一統。

 從宋再上觀於唐,唐朝的詠荷詩,既有李白筆下的大氣磅礡之作,如「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也有溫庭筠口裡的庭院深深之歎,如「半夜竹窗雨,滿地荷葉聲」,其境界是各不相同的。而我,則忠實遵循鄭板橋「畫竹需胸中有竹」的古訓,既要讓蒼勁的秋荷在我的胸中栩栩如生,更想讓歷朝歷代詠荷詩詞的神髓和一代代繪荷大師名作的風采,也能夠在我的《秋荷》系列作品中浸洇瀰漫,從而個性化地創作出詩書畫一體、釋道儒一家的精美雕藝作品,最終,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與人生追求。

 如果說,在中國荷文化研究的書籍裡,去學習領會梳理方家們的真知灼見,從而構築起我必備的知識框架,是我創作《秋荷》系列作品「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明智舉動,那麼,隨時留意荷塘景色一年四季的不同變化,跳過春天、夏天兩季的鮮嫩與繁華,繞開冬天的枯萎與落寞,而獨自沉迷於秋天的豐滿荷塘,並且執著守望這塊詩意沉雄的藝術沃土,就是我的審美理念已經進入最佳狀態的一種冷靜選擇。

 是的,春夏兩季,荷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蓬勃生機,有「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的壯麗景色,然而,它們卻缺少紅花綠葉白蓮藕一起悄然生長的喜悅與成熟,是一種美中不足。只有秋天的荷塘,並且是已經閱覽過初秋與中秋而進入深秋的荷塘,這才具有與整個大地的豐收同一個頻率的喜悅與成熟,從而呈現出一種文化與藝術上的象徵之美。這,才是完美的春華秋實輪迴之序。

 正因為這樣,那怕是眺望枯萎落寞的冬之荷塘,你也不會產生蒼涼、悲傷的心緒,因為在枯萎荷葉荷梗的下邊,不僅僅有白玉般的蓮藕,而且還有來年新荷生命種子的悄然律動,正非常形象地驗證著一句外國名詩的不朽魅力: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因此,我執著守望秋天的荷塘,實質上,是深度洞察了自然界和人生與藝術之榮枯法則後的一種自覺選擇,正確定位,審美剪裁,理性皈依。這是因為,天地間擁有一種無言之大美。我們必須為此而手捧一顆不無幾分戰戰兢兢的敬畏之心。

 我們應該忠實遵守和敬畏自然與人生的一切規律及法則。

(作者簡介:陳禮忠,字冠森,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學習壽山石雕技藝。近年潛心研究荷葉的雕刻,成績斐然,作品多受海內外藏家和機構的收藏。)

相關新聞
猛火爆 老薑發火 (圖)
編輯導賞 (圖)
影片資料: (圖)
銀幕短打:電影生活cue紙 (圖)
二手好碟:發哥─港產片的祭品 (圖)
啟示錄:《假如我是導演》 (圖)
歷史與空間:在審美中參禪悟道 (圖)
豆棚閒話:明辨世事與警世膽識
生活點滴:五柳居雅集 (圖)
詞話詩說:葉問風中轉
百家廊:段子與造夢空間 (圖)
翠袖乾坤:米高堅
海闊天空:台灣社會「仇官」心結
琴台客聚:食字「瘋行」 (圖)
生活語絲:終於看了世博
思旋天地:「嘩鬼當道」
詩幻留形:《鯉魚門的霧》的劇場改編
道風山半天遊 鑽進叢林賞文化建築 (圖)
叢林看聖殿 近看蓮花池 (圖)
著名十字架 遠眺沙田景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