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5位學生藉著綠色力量所建的香草園,做出獨特的藝術品。
綠化環境固然能使景觀變得優美,其實還能夠拉近年輕人與環保的距離,甚至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一部分。化天台為自然園區兼藝術品展區,已經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率先面世,校方甚至特設Green Manager一職,專責校內環保項目,可說是綠化環境的先驅,如此創意值得參考。甚麼是綠色生活,以及綠色藝術的實踐,大家從中可見一斑。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天台香草園及學生作品展,透過視覺、嗅覺、觸覺等不同感官,展示植物的生命力及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等種種對植物的探索。當中15位同學發揮創意把香草園裡的迷迭香、羅勒、薄荷、香芽、百里香等多種香草,以壁畫、環境裝置藝術及把廢物循環再用等不同形式呈現香草那股色香兼備的生命力,令綠化園區與藝術創作互相輝映,相得益彰。
香草氣味能勾起心底回憶,何俊毅的作品《回不了!》,便是因為嗅著香草的氣味令他想起過身的婆婆:「我小時候她一邊看顧我,一邊織冷。所以作品加入了織冷的元素,像是回到過去般。」冷繩一端是放在椅上的圓形編織,另一端則置入玻璃樽內,內裡還有薰衣草、紫蘇、羅勒和迷迭香4款香草,逐層放入樽內。儘管重新編織,現實是最終無法回到從前,因而他把作品定名為「回不了」。綠色植物固然「養眼」,而香草更別具療效。「這次創作讓我對香草有更深的認識,有些香草其實可以辟蚊,到郊外旅行前可以摘些少來防蚊呢。」
每個環境都有其氣味,黃曉楓對此深有同感,作品《離開》表達出重到兒時成長地的快樂回憶,酒樽樽身上磨出的是她小時候成長的地方——大美督,她說過了約10年後再到那裡,仍能嗅到相同的氣味,想起以前單純快樂的日子,當然也包括事物快速變遷的感觸之情。酒樽內放了在那裡拾得的石頭和空氣,還有迷迭香(rosemary),而這花本身也代表回憶、懷念。「儘管時間能沖淡我們的記憶,氣味則是揮之不去,當你再次置身於以往的氣味裡,仍能勾起昔日的回憶。」
陳曉彤的《Constancy》則表達探究氣味後的發現——「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氣味,無論外貌怎變,氣味都是一樣。」她的作品以蟲的演變作比喻,展示由蛹到成蟲的進程,而這裡所用是香茅,香味持久。「眾多香草裡最能吸引我的是香茅,正如一些人的氣味也能吸引其他人那樣。」
綠化環境引發藝術創意
香草的氣味同樣激發洪穎思的創作,做出《製造系統》,以3個小箱子代表她從香氣聯想到組成大自然的3個部分:天空、陸地、海洋,洪穎思更在寓意海洋的小箱子裡放進了活生生的小魚,又把香草放進各箱子,並盡量保留原形,不作無謂的修剪。創作過程使她更顧及環境元素。「作品放在戶外,如今天就正正遭到破損,而小魚也怕曬,這都是在創作時未有考慮到環境的因素。」
表達對花的關懷則有文浩賢的《榨取生命》,他把乾花榨成水後,作溝色之用,重新繪出花的圖案。「這些花都是生活在大自然,如我喜歡的薰衣草,不少人把它們製成乾花,像是剝奪了它們的生命,我覺得很惋惜。雖保留了香味,但我覺得其實花已死了。」他以香草水作顏色,在木材、宣紙和麻布上畫出由根、莖、花組成的作品,藉此表現出不同的質感,讓花再多活一次。「每種顏色都有獨特的香味,即使麻布也是用香草水洗過,這不只是在創作藝術,也像是添上生命。」
這次計劃由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與綠色力量合作,並獲中信銀行國際贊助,是全港首個結合天台花園基礎建設與環境教育的「校園天台綠化計劃」,開闢天台香草園只是第一炮,之後還會在海怡寶血小學和沙田區的呂明才小學分別闢建天台有機田園和天台蝴蝶園。綠化後的天台無疑成為校園內一個別致的景區,學生可在課餘時間到天台,享受綠色環境,正如採訪當日亦有不少學生在綠化園區旁相聚閒談。園區的存在既能綠化環境,又讓在場的年輕人心曠神怡,甚至激發藝術創作,可說是一舉多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