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浸大校長陳新滋首度開腔講述身世。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浸會大學新任校長陳新滋昨首度開腔講述身世。他直言自己是在60年代「游水」來港的內地新來港人士,在內地讀至中三的他,來港首半年在工廠「打雜」養家,其後他決定升讀中四,當時其英語程度只達小學二、三年級水平,堅毅的他每天到窩打老道圖書館「打英文書釘」,短短1年半後,即在會考中取得7優2良佳績,成為當年狀元之一。陳新滋表示,自己並非天才,能考取好成績只因個性刻苦耐勞、不怕困難,他笑言會在退休前編寫回憶錄,讓更多同學、市民認識他富傳奇性的生平。
陳新滋履新至今已4個多月。他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多月來與大部分教職員親身交流,感受到同事之間眾志成城,而浸大學生對學校亦非常支持,令他對浸大前景更有信心。
節目中,陳新滋首度開腔講述個人身世,表示自己是在60年代「游水」來港的內地新來港人士。初來港時家境相當清貧,所以首半年須到工廠「打雜」方可維生,其後他決定重返校園,並在李求恩紀念中學就讀中四。
圖書館「打書釘」 會考英文A級
陳新滋憶述,由於當時英文程度只得小學二、三年級水平,剛開始看英文課本時,簡直「個個都是生字」!他笑稱:「我計算過,英文常用字有5,000多個,只要我每天記50個,那麼100天便可全部記完。」有了計劃後,陳新滋便每天到當時位於窩打老道的圖書館「打書釘」,或借各種各樣的英文圖書回家看。經過1年半的刻苦學習,終在會考中考獲7優2良,英文科獲A級。
在工廠打工的經歷,令陳新滋更能設身處地體會校內員工的苦與樂。他指會當教職員是「親生子女」般對待。談及浸大的發展大計,陳新滋強調,為鼓勵更多富創意的跨學科研究,浸大將預留研究資金的一部分,作為跨學科研究之用。他補充,為提供實習機會給本港3所院校的中醫學生,及滿足市民對中醫藥日益增長的需求,他希望浸大能獲批位於IVE李惠利舊址的地皮,以發展中醫教學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