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產女化學家 嘆科研路孤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任詠華與恩師支志明在港大化學系實驗室合影(1985年)。

 在香港埋首科研20載,任詠華直言:「在香港做科研是一條孤獨的路。」她指港人重視金融業,股民「通宵」觀察大市,其他人不會感到奇怪;但科研人員不眠不休做研究,別人卻覺得「怪怪地」。正因如此,任詠華得知自己獲獎後,第一個要多謝的就是父母,對方從無質疑她走科研之路的決心,另她亦十分感激啟蒙老師支志明的教導,「沒有他們就沒有今日的任詠華」。

成就歸功於家人恩師

 任詠華在港大修讀化學系本科課程時,支志明已是港大化學系教授之一。其後,任詠華更跟隨支志明進行研究生研究。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支志明是現時本港唯一一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科學家;而任詠華於2005年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的二等獎,此前,她於2001年38歲之際,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師徒倆現時均為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

 任詠華先後帶領超過50名博士、博士後學生進行研究。她坦言,年輕一輩對科研並非沒有興趣,「在香港做科研,被人認定為『怪怪地』在所難免,但如果志向真的在此,就應該堅持下去,不輕言放棄。」她笑言,自己並非天資聰敏,一路走來都是靠著勤奮、意志堅定,才有今天的成就。

 研究資助局每年給予本地八大院校的科研資金約有9億元,有教育界人士抨擊當局給予科研的資助不足,相當「慳皮」。任詠華表示,沒有一個科學家會認為科研資金是充足的,並笑言,這次獲得的10萬美元獎金,大部分會用在「幫補」研究工作。

冀港府穩定資助科研

 任詠華又指,香港現行資助科研的制度是「項目為本」(project-based),即教授按個別的科研項目遞交計劃書(proposal),並向研資局申請資助。她建議香港可參考日、韓做法,「對優質的科研項目,可給予長期、穩定的資助,減輕他們的文書工作,從而更專注在研究工作上。」

 對昔日學生、現時同事好友獲得是次榮譽,正在日本公幹的支志明昨晚以電郵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非常欣喜,認為任詠華獲獎當之無愧。他又形容高徒天才橫溢(highly talented)、鬥心強,且對研究工作充滿熱誠,「很難找到第二個像她一樣的人!」■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婷

相關新聞
最低工資「五一」實施 31.4萬僱員加薪16.9% (圖)
4低薪行業薪酬開支增33億 (圖)
特首:望各界配合最低工資執行
工會失望不足餬口 商會料流失萬職位
學者指最低工資對經濟影響不大 (圖)
最低工資無規定包飯鐘錢
最低工資對各項主要數據影響 (圖)
任詠華研節能光材料 成就香港之光 (圖)
港產女化學家 嘆科研路孤單 (圖)
任詠華簡歷
聯合國獎勵5大洲女科學家
取名「歌詠中華」 棄讀「賺錢醫科」 (圖)
照明革新 節能6倍
越南「高買5人幫」 5個月偷500萬名牌衫 (圖)
外傭走火警 踩穿簷篷墮樓 (圖)
花貓墮樓毀警號 救人白車需增援 (圖)
跌石屎4日3宗 又有市民「中頭獎」 (圖)
購物狂扮富婆 另涉詐騙百萬
獨居翁家中亡 警疑兇殺搜證 (圖)
戴耳筒衝燈返學中二生捲車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