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把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的直接開支預算,由原本130億大幅削減至約60億,希望在尚餘不足3星期的諮詢期內逆轉民意。不過,立法會各黨派議員,大部分均質疑當局「減價促銷」的做法草率,並擔心一旦支持申辦計劃後,會掉入將來成本不斷加碼的「無底深潭」。
張學明後悔太早表態
在昨日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上,民建聯議員、大埔區議會主席張學明坦言,過往有部分區議會認同申亞有助提升地區體育設施,故表態支持,但如今政府的縮減方案卻「兩邊不是人」,「支持你的被搞到雞無鴨血,不知怎辦」!
王國興指為「大平賣」
工聯會王國興則揶揄政府當初不提供申亞的「豪華版」、「平實版」及「廉價版」方案讓市民選擇,現在卻為爭取支持而「大平賣促銷」,令人難以支持。
林大輝質疑預算過低
工業界的林大輝形容當局是在「玩魔術」,令他作為半個體育圈人士也感到眼花繚亂,「廣州剛辦亞運,為何他們要1,000至2,000億才搞到,我們那麼『正』用幾十億就可以?」
民主黨張文光則聲稱,「新安排令我想到長褲變短褲,西裝變T𩥝,豪宅變公屋,香港人不笨,知道你這個說法一定有蠱惑。將來一旦我們申辦亞運成功,副場一定再興建,主場亦都要加碼,再加上通脹,我坦白說,無1,000億都不能結帳,香港人一定不會洗濕個頭,讓你『呃鬼食豆腐』!」
梁劉柔芬憂機會不再
不過,經濟動力的梁劉柔芬力撐香港申亞,呼籲各政黨不應眼光短淺,「今次如果不極力爭取申辦權就沒有機會了。我們周邊的城市崛起了,到下一輪可能是10多年後,已經輪不到我們,已被邊緣化了」。身兼臨時申辦委員會轄下場地專責小組成員的專業會議劉秀成亦指,政府因應民意才開會研究減低成本,相信場館在優化後仍能惠及市民。
政府認未計通脹因素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在回應時解釋,倘若不提升3個室內體育館的規格,會減少副場、驗毒房、貴賓室及新聞中心等設施,而熱身賽將於其他場地舉行,大會亦會搭建部分臨時設施應付需要。另外,申亞開支預算是基於目前的物價水平預測,由於距離2023年仍有10多年,如今加入通脹預測難免有較多假設成份。
民政事務委員會於本月29日舉行申亞聽證會,了解公眾人士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