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在「寬貨幣」局面短期難以改變的背景下,中國長期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恐難避免。內地智囊專家也警告稱,由於國內外大量釋放流動性,中國雖然近期通脹壓力尚不大,但在中長期可能將面臨相當大、相當長的以成本推動為特性的通脹壓力。
為免「硬著陸」
被迫維持「寬貨幣」
劉煜輝認為,「寬貨幣」局面終結取決於內外兩個條件。從內部條件看,人民幣現貶值壓力,引發資金外流。從外部條件看,美元長期強勢確立,過去十幾年全球跨境資本流向將逆轉,大量資金出現長期持續回流美國的勢頭。
但劉煜輝認為,短期內上述兩種內外部條件都難以出現,亦不會是政府的政策選擇。儘管通脹壓力的累積已經愈加嚴重,但「寬貨幣」依然需要維持,這是因為宏觀決策者不希望看到資產泡沫剛性破裂,從而造成經濟有可能失速而「硬著陸」。
在這種背景下,劉煜輝認為,政府只能通過數量管制和微觀(行政)手段來應對宏觀問題,控制信貸增長而放任資金成本過低,以免刺破泡沫。
美元重回堅挺前
中國通脹將持續
劉煜輝警告,行政手段或能短期抑制資產價格,但經濟中貨幣的整體水位還在快速上升。貨幣從樓市中溢出必將推高物價通脹壓力,整體負利率的加深將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因此在寬貨幣終結外部條件出現前,中國式通脹將不可避免地演變成一種長期壓力。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也向本報指出,受日美寬鬆貨幣政策影響,中國通脹壓力加劇。他認為,從經濟學上最基本的原因來說,貨幣發多了,物價總是要漲的。在國外實行數量寬鬆政策的同時,國內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令通脹預期變成現實通脹壓力。目前中國的大宗商品價格在上升,部分糧食產品供給價格也開始上升。此外,低端勞動力市場工資的上漲,也將對未來通脹構成更大壓力。祝寶良解釋說,2000年以來,中國勞動力價格未與全球物價上漲同步。近幾年低端勞動力的覺醒、工資談判機制的形成和保障,會引起勞動力市場工資上漲,最終對未來通脹形成較大壓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也指出,中國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將面臨來自過剩流動性推動的價格上漲壓力。發達國家大量釋放的流動性,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帶來很大的通脹壓力。中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將會面臨很大的成本推動型的來自國際上的通脹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