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永青) 內地10份通脹升至兩年高位,而新增貸款也超預期。經濟師指出,主要是去年內地銀行新增貸款達9萬多億元人民幣,令市場游資過剩所致,並相信未來貨幣政策將由適度寬鬆轉為緊縮,由保經濟增長變為遏止通脹上升,預料將透過加息、增加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及控制必需品物價等方法來減輕通脹壓力。
貨幣投放引發農產品價飆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認為,內地通脹將繼續升溫,即使人行未來會進一步收緊銀根,暫時亦難以扭轉負利率局面,預計人行會加快將過去寬鬆的貨幣政策回復正常化,近期人行加存款準備金率等收緊銀根的措施只是一個開始。他估計人行在下月底前再加息,由現時到明年底加幅會有一厘半。
雖然很多人認為通脹超預期,但經濟學家華生卻表示,CPI增長4.4%在意料中,並指背後推手是人行過高的貨幣投放,造成了農產品價格不斷飆升。華生說,貨幣投放量不斷增長,是出於保持經濟增長的需要,但是人行這種寬鬆貨幣政策將不會持續下去,貨幣條件將會逐步回歸到常態水平,而近期人行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說明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轉向,並認為今年內人行很有可能再一次加息。
料內地經濟增速輕微放緩
對於貨幣政策將由適度寬鬆轉為緊縮會否影響未來內地經濟增長幅度,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現時內地很多投資都投資在基建上,即使內地實行加息、加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等措施,只會令過剩的資金回到正常水平,相信僅輕微影響明年及後年內地經濟增長速度,但強調內地經濟仍可保持健康增長。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昨撰文稱,當前內地經濟存在加速增長的趨勢,通脹的壓力正在增加,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和複雜性,對明年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壓力;當前內地應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並將其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關鍵。今明兩年應進一步適當收緊銀根,並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宏觀調控應把穩定經濟增長、管理好通脹預期作為主要任務。
陳佳貴建議,近幾年內地應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但財政支出的結構應調整,將更多的錢用於三農及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