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高鈺) 近年越來越多學校加入直資的大軍,近10年間就有約50間中小學加入,至09/10年度,全港有至少72間直資,當中不少大受家長追捧。但誰也沒想到,風光的背後,部分學校原來存在嚴重的財務管理失當及行政混亂問題。究其原因,與相關界別增長過急,有學校以商業掛帥辦學,造成良莠不齊,且與教育局監管不足等大有關係。
直資學校間的學費差異極大,部分初中不收分文,其餘由3千至11萬元不等,但對於一些不愁生源、每年收取學費動輒數萬元的名牌學校而言,以直資方式辦學無疑是一塊「肥肉」,以一間900名學生的直資小學推算,每名學生的學費3萬元加上政府資助的2.8萬元,學校一年就有逾5,000萬元收入;中學資助額更高,若以1,300名學生的中學計算,政府資助3.2萬至4.9萬元,以同樣每位3萬元學費計,學校帳面上有8,000萬元收入。
直資辦學收益吸引,加上直資學校較官津校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包括自訂課程、學費及收生自主,不少傳統的名校如拔萃男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等紛紛轉型成直資。
或涉違反指引走法律罅
部分直資學校坐擁巨額資金,加上學校自主性大,若學校自我管理的意識不足,也就容易造成審計報告揭示出的混賬情況。有直資學校校長就不諱言,有「行家」用學校錢投資股票和基金,風險不輕,又未得校董會批准,相信是有學校違反指引走法律罅,抱著「審查不到便沒人知」的心態。按教育局的指引,學校不能以存款從事高風險投資活動,一般學校只會將錢存入銀行做定期,不會買股票那麼進取。
有資深教育界人士指出,近年很多新興辦的直資學校,根本以商業模式辦學,造成良莠不齊的情況;另教育局基於對學校的信任,很少查核學校,有直資學校轉制近20年,教育局只曾派員到校核數1次。
臻美黃乾亨8年未正式註冊
其實早在今次審計署踢爆直資學校問題叢生之前,基督教臻美黃乾亨小學暨初中學校於去年中引發的辦學權風波已見端倪,該校是直資學校,被傳媒揭發該校創辦8年但三換校長,一直未獲正式註冊,校監以捆綁式合約將學校服務合約判給她本人主持的辦學團體,事件震動學界。
據聞臻美事件後,教育局一直整頓直資界,教育界中人更笑言今次審計署向直資學校發難,說明了直資學校問題並非個別事件,也造就了教育局「出手」的好時機,故審計報告中提到教育局回應時提到,教育局長「衷心感謝」審計署進行是次審查,未必全是客套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