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區子廉表示,不少熒幕只有十多萬像素,需要經壓縮顯示,令高像素的圖像偏差「起格」。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重排像素不改硬件 「活化」解像度升3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德正)現今攝錄器材動輒逾千萬像素(Pixel),高清影像已大行其道,一般家庭只要配備高清熒幕就能得到最高質素的視覺享受。不過,現時的可攜式電子產品,普遍熒幕解像度卻追不上高清影像的像素,部分手機、數碼相架的熒幕只有十多萬像素,需要經壓縮顯示,令圖像偏差「起格」,質素大跌9成。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區子廉,研發出新的熒幕驅動裝置,將熒幕「活化」,令其像素能重新排列,在毋須改動硬件的情況下,水平解像度大升3倍。以後,使用「低清」熒幕都可有高清影片的享受!
細熒幕睇高像素易「起格」
按照傳統圖像處理技術,1單位的像素(Pixel)是以紅、藍、綠3色組成,而一般熒幕都是以光射入像素,透過不同的排列方式顯示文字、圖片和影片,一旦將高像素的影像壓減取樣(Downsampling),即輸入解像度較低、面積較細的熒幕顯示,便會令光輸出偏差,出現起格、色差等情況,最終影像解像度只剩原有的11%。
區子廉解釋指,其研發的熒幕驅動裝置,採用全新訊息運算方式,能將每個像素內的紅藍綠部分,分割成3個水平的獨立像素,讓熒幕能更準確地控制光源輸出,大大增加像素排列的靈活性,令熒幕的水平解像度驟增3倍。透過新裝置,令熒幕能更細緻地顯示壓縮圖像的細節位、色彩,明顯地豐富了圖片和影片的立體感和景深。新驅動裝置只需改動熒幕的軟件,並不用更換硬件,讓原本仍能操作的熒幕「活化」,做到物盡其用,大大減少因更換熒幕硬件而產生的電子廢物,在追趕新科技同時,更能平衡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他笑言,「我是一個懷舊的人,這些解像度較低的熒幕仍能操作,犯不著丟掉然後用新的。」
指20年前蘋果微軟已開發技術
本身是電子迷的區子廉又表示,約20年前蘋果和微軟等公司,已開發一種名為「Sub-pixel Rendering」的技術,已透過調節進入像素的訊息運算,令不同的字體(Font)顯示時線條更順更滑(見附圖)。受有關背景啟發,他在研究時腦海閃出了「一大於一」這個看似矛盾的理念,希望令單一Pixel顯示出高於單一Pixel的解像度,遂率先研究將「Sub-pixel Rendering」調節以應用在圖像處理上,更成功開發新熒幕驅動裝置,提升圖片和影片的顯示質素,「說來奇怪,3年前我在學術論壇上,曾跟其他科學家討論將該技術應用在圖像的可行性,但他們均覺得無可能,或根本從來無想過應用在影像播放上。」
有關研究成果,區子廉已寫成學術論文並於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出版的期刊發表。他表示,目前驅動裝置雖然只針對可攜式電子產品的熒幕上,但理論上裝置可用於所有不同的顯示熒幕上,除提升娛樂享受外,他更希望將裝置用於醫學儀器上,讓監測更細緻,加強手術和診症的準確性,造福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