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鳥道雄關捕獲的鳥。由陳雪松提供
——環志者居民攜手 昔日「屠場」變樂土
在南詔國古都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城東郊的隆慶關,千百年來,一到中秋時節,200多個種類,近十多萬隻候鳥飛越哀牢山脈,經此飛往緬甸、印度等地過冬。這裡還有一塊明代萬曆年間刻寫的「鳥道雄關」石碑,據鳥類專家們在調查後分析認為,這是世界上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的最早關於「鳥道」的記載。「鳥道雄關」不僅見證著雄關之上遷徙而過的執著鳥群,也見證了人類對鳥群從屠殺到保護、和諧相處的可貴進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艷娟 雲南報道
隆慶關位於巍山、彌渡兩縣交界處,是兩山之間的一個隘口。秋夜,成群結隊的候鳥就沿著山箐飛來,到隆慶關時再抬升飛行,沿坡而過。每逢多霧沒有月光的夜晚,鳥類判別航向的能力受到干擾,就偏離了正常路線,被迫降低高度,沿山脊、地槽前進,一旦遇到附近亮光的吸引,就趨光而來,這曾極大方便了附近的村民點燃火把捕殺鳥類,使這裡一度成為鳥類的屠場。
但自1997年,在此成立了雲南省第一個鳥類環志站以來,相關部門的保護、管理與宣傳,使得當地群眾愛鳥護鳥的意識增強。如今,這裡成了成千上萬隻鳥兒安全遷徙的天堂,和鳥類專家研究鳥類遷徙的基地。在今年的仲秋時節,記者與環志站的工作人員在「鳥道雄關」一同度過了張網捕鳥環志的難忘夜晚。
月暗雲濃 捕鳥良機
臨近傍晚時分,隆慶關所在的沙塘哨林場裡的鳥聲漸漸多起來,婉轉鳴啼,安靜的森林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記者和環志站工作人員從環志站出發,一路上是一條長滿高出膝蓋的野草掩蓋著的千年驛道。連綿的秋雨讓狹長的小路泥濘不堪,坡陡路滑,很多時候需拉著路邊的雜草或攀著岩石才能行走。天漸漸暗了下來,只能打著手電筒在山林裡行走,霧氣漸漸起來了,瀰漫在樹林間,不時有鳥聲或蟲豸的聲音傳來。走了近一個小時,翻過埡口,那個鳥類遷徙的山箐就出現在眼前了。斜坡上工作人員已支好了兩張分別長十米、高一米多的捕鳥網,網後都分別安裝了一個照明燈。夜晚八點多,月亮漸從雲霧中出來,鳥就會從高空飛過了,鮮有鳥上網。但10多分鐘後,月亮又被濃雲遮住,山谷暗了下來,霧氣從山谷中瀰漫開來並越來越濃。
守候半小時 首隻落網
我們坐在位於山腰的那張網後,靜待夜間遷徙的候鳥上網。這時山谷也起風了,海拔2,000多米,呼呼的西南風吹得人直哆嗦。劉蘭香介紹道,有濃霧,起了西南風,沒有月光,這樣的天氣上網的鳥會比較多。果然,一會山谷裡就有鳥啾啾叫的聲音。但鳥兒不是飛得太高,就是從網的側邊飛過,鑽進旁邊的矮樹叢裡不見了蹤影,好不失望。
過了近半小時,正當記者坐在網後哆嗦的時候,「噗啦」一聲,一隻鳥撞上了網,工作人員劉蘭香小心翼翼地想把鳥從網上拿下來。這隻有著紅喙、黑冠、藍色羽翅極為漂亮的鳥兒名為蘭翡翠,被網黏住後極為驚恐,不停地掙扎著黏在網上的小腳,頭和翅膀不停地抖動,一雙機靈的小眼睛透露出恐懼。劉蘭香一邊輕聲安慰著這受驚的小東西,一邊用手指輕輕夾住它的頭部,解開繞在鳥兒腳上的網線,輕輕拿下了這個夜晚的首個網上來客。
鳥性不一 有火爆溫純
因為專業工作人員極少,夜間上網的鳥都會被工作人員從網上拿下來,放進專門的布袋裡,第二天一早拿回山下的環志站環志後放飛。過十多分鐘後,又有一隻鳥上網,鳥一黏到網上,都會發出淒厲的鳴叫。工作人員極小心地把鳥放進布袋裡,期間也發生了往布袋放鳥時,一不小心「噗嚕」一聲,到手的鳥兒被放飛的情況,在場的人都發出一陣惋惜聲。
大概11點以後,上網的鳥漸漸少了一些。劉蘭香看著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向記者介紹道,「鳥類遷徙很有意思,就像固定時間裡發車的班次。不同的鳥,不同的族群遷徙的時間會不一樣,有些夜晚杜鵑比較多,有些夜晚伯勞比較多。」在這個捕鳥環志的夜晚,劉蘭香的手被伯勞啄破了。
巍山縣林業局從事鳥類環志工作10餘年的楊劍波說,伯勞是雀形目中的猛禽,性情火爆,會用嘴啄人;而鸚鵡最為冷靜,黏在網上後,它絲毫不緊張,也不亂撲騰,被人從網上拿下來後,它會靠裝死迷惑人,你一鬆開手指,它就噗啦開翅膀迅速飛走了;黑水雞最可愛,它會鑽到帳篷裡來與人在一起相處,一點都不怕人。
靜候一晚收穫不菲,共捕獲100多隻鳥類,20多個品種。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員便帶著裝有鳥兒的布袋返回環志站,對鳥兒進行環志。環志完,工作人員們仍不忘輕輕撫摸它們的羽毛叮囑一路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