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昨日召開首次會議,商討基金的運作及管理。關愛基金由政府和商界共同出資,希望令到眾多未能納入綜援網的「漏網之魚」亦能得到必要的照顧。有社福界人士擔憂關愛基金由政府設立,並向商界「勸捐」,恐怕會與其他慈善團體構成惡性競爭,攤薄機構的籌款所得。作為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強調,政府「不願亦不想」關愛基金變成唯一的捐助目標,委員會將去信商界,提醒要捐額外的錢給關愛基金,不要取代現有捐助。
事實上,設立關愛基金目的在於讓社會多一筆可觀資源,幫助未能受惠於綜援計劃的基層市民。本港商界是慈善事業的主角,政府確有必要提醒商界,在繼續進行原有慈善捐助的同時,再額外向關愛基金捐款,增加本港慈善事業資源,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基層市民。現在,關愛基金已進入如何實施的階段,社會應放下針對商界捐款動機的爭論,而將精力集中在討論基金運用的準則、機制和方法,盡快制定救助方案,彌補現行福利政策之不足,使有需要的人士盡早得到幫助。
本港商界向來注重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原則,公益金、保良局、東華三院等各類慈善機構的籌款活動,商界都踴躍支持,成為捐款的主力軍。設立關愛基金可以令到更多的弱勢社群受惠,相信商界亦樂於在保持原有捐款的基礎上,額外向關愛基金捐款,把本港慈善事業的「餅」做大。商界為關愛基金慷慨解囊、增撥額外資源,不但是商界對慈善事業無私捐獻、關愛社會的表現,更有助建立關愛文化,締造關愛社會,消除日益彌漫的仇富情緒,促進社會和諧,更加突出關愛基金所包含的積極意義,發揮其正面的社會作用。
雖然設立關愛基金曾引起社會討論,隨著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正式運作,如今應放下要不要設立的爭議,轉而著眼於如何把基金做好的實質性問題。每次政府推出紓困措施,總有「N無人士」聲稱不能受惠,關愛基金協助的對象,並不只限社會福利層面,還涉及教育、醫療、房屋、交通等範疇的需要,兼顧老人醫療、學童遊學、少數族裔活動等不同社會層面的訴求。同時又要保證基金運作具有高透明度,資源用得其所。因此,商界、社福機構及普羅市民應積極向政府出謀獻策,檢討、堵塞現有紓困措施的漏洞,集思廣益共同把關愛基金辦好,讓其對協助弱勢社群產生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