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 ■上海慧芝湖花園三期「嘉悅天地」上月19日公開發售,兩小時內極速售出217個單位。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簡稱國基會)委派成員撰寫的一份非官方報告指出,中國政府今年4月份推出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已收初步成效,整體而言,上半年內地樓價未出現明顯高估,但少數大城市未能達到目的,例如在北京和南京的豪宅市場,以及上海和深圳的普通住宅市場,樓價均日益偏離基本面。報告認為,有關調控措施只是「相對有效」,長遠能否產生影響仍是未知數,建議內地通過調高實際利率、廣泛徵收物業稅,以及拓展金融市場投資渠道等方式來壓抑樓價。不過,有內地和本港專家則認為措施已奏效,加息和開徵物業稅未必可解決根本問題,這些工具應該慎用。
此份題為《中國樓價是否上漲過快》的報告指出,中央推出一系列措施調控樓市後,第二季已經開始產生效果,不少城市樓價與基本因素的差距正在逐步收窄,目前從全國範圍來看,並無證據顯示樓價被大幅度、普遍地高估。但在一些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的調控成效有限,北京、南京的高檔商品房價格及上海、深圳的普通住宅價格已「越來越離譜」,至少均較「合理基本面」高10%。
大城市調控失靈
報告並質疑調控的長遠影響力,指雖然內地已暫緩了第三套房貸的發放,下半年又啟動了三年來的首次加息,但這些措施「最多只能應對住宅房地產泡沫膨脹,無法解決基礎結構中存在的弊病」,因為內地的借貸成本較低,再加上缺乏投資渠道令民眾熱衷買樓保值,才是促成房地產價格泡沫的最主要原因。
報告相信,樓價走勢不會對內地消費市場形成太大衝擊,但對私人投資和地方政府財政影響顯著,亦有可能對銀行體系造成影響。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政府首先應提高實際利率,其次應增加房地產的持有成本,比如通過全面徵收房產稅,就能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最後還應推動金融市場的全面發展,增加房地產投資的替代性投資工具。
料推第三輪調控
事實上,自去年內地房價狂飆後,內地媒體已廣泛報道房地產稅即將出台。但一直到今年9月,國務院才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並逐步擴大到各地。不少分析指出,目前內地正面臨通貨膨脹升溫、剛性需求旺盛、土地價格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國際熱錢進入內地房地產市場的諸多不利因素,在限購、限貸、加息等諸多政策輪番轟炸下,一些大城市樓價依然保持升勢,顯示本輪調控「大勢已去」,中央可能被迫推出第三輪調控,主要內容就是房地產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