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自然災害及炒家投機行為,使農產品價格瘋漲。
據新華網電 3日,在安徽省糧食批發交易中心的競價銷售大廳裡,可容納上百人的禮堂裡卻是空空蕩蕩,只有幾名買家靜靜坐在電腦前。隨著9點半宣告競拍結束,2010年中國首次拋售的30萬噸臨儲大豆宣告流拍。專家稱這可以說是種好現象,流拍體現客戶的謹慎觀望態度,也說明了大家在期待價格下降,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在起作用的表現。
記者從安徽省合肥國家糧食中心了解到,此次競價銷售的國家臨時存儲大豆30萬噸是2008年內地啟動大豆臨時收儲以後的庫存大豆,採取現場和網上同時競價的方式拍賣。
據介紹,參加競價交易的買受人為自願報名的內地日處理大豆能力在400噸以上的大豆加工企業,同一受買人單次最高購買量不得超過本企業15天的加工用量,一個月累計購買量不得超過一個月加工量。
買家謹慎 利好後市
而對於由於首次拋售而廣受關注的臨儲大豆流拍,安徽省糧油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葛亮表示,這是正常現象,而且可以說是種好現象。
「這次流拍體現了客戶的謹慎觀望態度,也說明了大家在期待價格下降,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在起作用的表現,如果沒有起作用的話,大家一哄而上,將對後市影響非常嚴重。」葛亮說。
雖然此次臨時儲備大豆品種是2010年首次銷售,但它只是內地對農產品宏觀調控的眾多舉措之一。截至目前,安徽省糧食批發交易市場2010年共進行了農產品交易409次,成交量達6,000餘萬噸,成交額達千億元,已經大大超過了往年。
調控趨嚴 炒家卻步
據葛亮介紹,自2010年7月以來,內地糧食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今年罕見的自然災害以及一些投機行為的推波助瀾,使7月至今造成一些農產品價格單方面的瘋漲。而在7月,國家有關部門就已經在通過包括安徽省在內的23個糧食交易平台進行宏觀調控,打擊投機行為,從而影響農產品不能過多在流通領域周轉增加成本。
「2010年是近5年來國家宏觀調控銷售量和頻率比較高的一年,7月以後,安徽省糧食交易中心就有很多加場、專場交易。」葛亮說,根據近幾個月對市場價格的監控,農產品價格穩中有降,目前增加供給量和銷售頻率的做法對下一步的市場價格調控將起到比較關鍵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