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點評集:舞蹈、光影互動的《賣命引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12]     我要評論

 本屆新視野藝術節只有兩個舞蹈演出,澳洲製作的《賣命引擎》是其一。嚴格來說,這是一個多媒體演出──舞蹈只是兩個主角之一,另一位是數碼互動影像科技。在舞台上運用先進科技去增加視覺效果與推進演出的製作不少──戲劇方面有加拿大劇場導演羅伯特.利柏殊,澳洲舞團「出奇舞」的藝術總監格迪恩.奧巴扎克也愛以科技入舞。《賣命引擎》是他獨舞作品《閃光》的再發展,已先後拿下澳洲最佳視覺或形體劇場製作獎(2008),與奧地利電子藝術展(2009)混合藝術組別的特別表揚大獎。

 演出中的視覺元素的確叫人注目,舞蹈與數碼互動影像的配合,也是極為精彩的。

 一開始,燈光先登場:舞台漆黑一片,燈光先形成圈,由台邊慢慢縮至台中,再變成線條,然後在光線中,觀眾看到舞者,由少至多,由多至少。舞者的身體與動作跟光影配合得極為出色,有時舞者在光區內移動,光線隨著他/他們的身體游移,彷彿影子般隨身;但有時又與舞者身體重疊,與舞者共舞。互動科技可以說是演出中最叫人目眩的一環,負責互動系統設計的費達.韋斯成功地發展出這套系統,光影不再是預先錄製,而是現場隨著舞者的動作游走,在動作辨識上的反應相當準確,差不多是實時地描劃舞者動作。演出結束前那七分鐘的激光表演,更叫人大開眼界,煙霧充斥整個劇院、強光在觀眾身邊穿梭,加上貫耳的聲效,觀眾很難不著迷在其中。

 說了這麼久,好像都在談互動科技,舞蹈的角色呢?的確,在觀看演出時,強勢的互動科技與聲效很容易便吸引了觀眾的視線與聽覺,忽略了舞者的演出與編排。奧巴扎克的舞蹈編排也有其心思,他充分利用了這可升可降的斜台與舞台的空間,讓舞者的進出變得有趣,動作也有可觀之處,尤其是那一段與光影碰撞而製造出碎裂效果的雙人舞,叫人感到人際關係中的張力與疏離。不過,光影始終給人主導的感覺,舞者的動作總似是為配合光影效果、理性而行的動作,而不是由心而發的舞動,互動科技蓋過了舞蹈動作的意義與力量。全場最叫人感動的是那一段手指舞動,最細微的身體動作,卻是最「人」的演出,沒有科技的配襯,反而最叫人有所感應。

 場刊內奧巴扎克強調這是個舞蹈與其他元素即場互動,也是「一場糅合了舞蹈、錄像、音樂和激光的演出」。不過,一個小時的演出始終給人電腦程序一個接一個的感覺,而舞者則是隨這些光影程序來開展動作,震撼的聲效也容易攫取觀眾的注意,活生生而且出色的舞者反成了配襯,又或者輔助的角色。最後一段奧巴扎克嘗試將焦點放回舞者身上──台上只有一束光,打在舞者的指頭動作,兩人仿如著名壁畫《創世記》般指頭將觸未觸,一切回歸創造,與人。是否能夠將作品帶到另一個層次就似乎見仁見智。

 就製作水平而言,《賣命引擎》絕對是個高水平的演出;但就提升舞蹈藝術的層次,以及舞蹈與科技間的互動嘗試上,則仍有待考量了。 ■文:聞一浩

相關新聞
吳天章的詭異奇幻秀 (2010-12-12) (圖)
《瞎子摸巷》 (2010-12-12) (圖)
《千鈞一髮》 (2010-12-12) (圖)
《日行一善》 (2010-12-12) (圖)
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 (2010-12-12)
點評集:舞蹈、光影互動的《賣命引擎》 (2010-12-12)
創作後記:《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在北京(下) (2010-12-12) (圖)
活動推介:發光的九龍寨城 (2010-12-12)
活動推介:台灣原住民美聲撼舞台 (2010-12-12)
純舞的實與虛——從《鏡·花·圓》說到《六度》 (2010-12-05) (圖)
點評集:朱哲琴、粵劇、歌劇的迷思 (2010-12-05)
創作後記:《卡夫卡的七個箱子》在北京(上) (2010-12-05) (圖)
活動推介:西九:關我咩事? (2010-12-05)
朱興華的美妙香港 (2010-11-28) (圖)
《黑手勿再動》 (2010-11-28) (圖)
《打小人》 (2010-11-28) (圖)
《舞台上的洛克道》 (2010-11-28) (圖)
《培記茶餐廳》 (2010-11-28) (圖)
美妙香港 (2010-11-28)
點評集:我的回憶不是我的─《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2010-11-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