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跳出框框:買 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3]     我要評論

蒙妮卡

 祖母出身富貴人家,精明能幹。她將一生積蓄全部用作買樓投資,三十年代在廣州文德路與萬福路一帶買地建屋,粗略計算有六幢以上;六名子女每人一幢。解放初期,部分物業租予幼稚園和銀行,後來被收歸國有,她一分錢租金也收不到了。剩下自住的那一幢,文革時讓紅衛兵佔去一半,祖母飲恨而終。

 父親汲取教訓,在香港居住四十多年,「打死」也不肯買樓。記得約在七十年代中,我們租住英皇道的單位被業主迫遷,而太古城一個六百多呎單位僅售十五萬元,父親的積蓄若用來買樓是綽綽有餘;但他一口拒絕。

 父親臨終時,當年太古城那一個單位已升值至五百萬元。父親的銀行儲蓄戶口卻所剩無幾。我應該汲取誰的教訓?祖母的?抑或父親的?

 左右為難,決定和報館經濟版熟悉地產投資的記者朋友研究上述問題。她嘆了一口氣後,講出自己的故事。九十年代初她在倫敦買了一個小單位,九六年回流香港,將單位出租,租金剛好支付銀行按揭貸款。但租客後來欠租,她無力歸還貸款,該單位被銀行沒收了。

 九七年時她像許多香港人一樣,看不到樓市爆破危機,以六百多萬元買了九龍塘地鐵站附近一個三房單位;到沙士襲港,丈夫失業,她以三百萬元將單位賣出。兩夫婦辛苦工作二十多年、百般節省下來的積蓄付諸流水。

 熟悉地產的投資者尚且如此,何況普羅大眾?

 每逢午間電視新聞播放前,股市行情節目主持人總會邀請專家來分析走勢。節目結束時,這些專家大都否認持有剛才分析過的股票。我終於明白了,愈是懂得分析的專家,愈不會(不敢)沾手所熟悉的範疇;否則,可能跌得更慘,傷得更重。

相關新聞
百家廊:天堂山筆記(上) (2011-01-03) (圖)
翠袖乾坤:阿媽救我 (2011-01-03)
跳出框框:買 樓 (2011-01-03)
琴台客聚:妄想被打壓 (2011-01-03)
生活語絲:「舉報之殃」 (2011-01-03)
思旋天地:辭舊迎新 (2011-01-03)
網人網事:浮雲朵朵 (2011-01-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