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就自願醫療保險計劃展開的公眾諮詢進入尾聲,各方持份者包括保險業界、私家醫院、病人組織及學者等,均已紛紛表態闡述立場及提出各項疑慮,但部分疑慮至今未釋除,或成為港府爭取社會支持的「絆腳石」。其中最具爭議性的莫過於行政費的問題,市民憂慮供款會步強積金「後塵」,「血汗錢」被中介機構蠶食,市民未能受惠於醫保,最終或要走回頭路,重投公營醫療體系,這實非社會之福。港府如何與保險公司角力,掌握主導權控制行政費,保障市民權益,將會是醫保能否成功的關鍵。
當局擬限利潤10% 保險界反彈
鑑於推行10年的強積金行政費偏高一直被人詬病,各界憂慮以相似形式運作的醫保計劃,將會步強積金「後塵」,令市民的供款被保險公司大幅蠶食,為此要求當局監管保險公司的利潤。但目前的形勢令當局陷於「順得哥情失嫂意」的窘局,早前當局「放風」,擬限制保險公司的利潤總額不可超過保費10%。但隨即引起保險界強烈回響。在這個問題上,港府的取態對取得市民支持和信心至為重要,與保險業的角力過程中,港府不宜優柔,否則將失去民心,如果最終醫保計劃無法獲大批市民支持和參與,成效必大打折扣。
500億注資用罄 薪火怎續惹關注
另外,各界亦擔心港府注資的500億元用光後,當局會否再注資以資助高風險投保人士?私營醫療界反對套餐式收費,更提出私院病床已不敷應用,擔心醫保推出後情況更為嚴峻;病人團體亦要求把門診服務納入保障範圍,否則反建議將500億元撥款直接投放公營醫療系統,效果更佳。看來食衛局確有必要把握剩餘時間,為公眾及各持份者釋除疑慮,才能得到社會人士接納,開展醫療改革新一頁。■香港文匯報記者 嚴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