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點江山:「四個決定」與建制派的選舉戰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3]     我要評論

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建制派面對今、明年四項選舉及未來十年的雙普選採取何種策略及收到何種效果,是心態決定狀態,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定位決定作為。建制派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積極的選戰心態,要用大視野開啟「愛國者治港」的大境界,要多一個思路多一條出路,同時要確定定位「是什麼」和該「做什麼」。建制派「四個決定」的選舉戰略,不僅是選戰技巧的應用,而且是在準確完整地理解「一國兩制」下,緊緊掌握香港的管治權的戰略選擇。

建制派選戰心態決定選戰狀態

 心態決定狀態,心態的改變就是命運的改變。回歸13年來,建制派在歷次選戰中,心態越是消極悲觀、患得患失,就越會失手;心態越是積極進取、無所掛礙,就越會得手。

 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中,反對派打出「踢走保皇黨」口號,令選民誤以為經濟不景民生艱困都是「保皇黨」造成。在此情況下,民建聯共派出206人參選,但只得62人當選,當選率僅30%,這對民建聯來說是一個創黨以來最大的挫折,此役導致黨主席曾鈺成引咎辭職。民主黨派出120人參選,95人當選,當選率為79%。2003年區選建制派之所以失利,一個重要原因是懾於對方「七一」遊行聲勢餘威,心態消極,擔心失敗,而越是擔心失敗就越失利。其中典型例子,是在觀龍服務了十多載的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竟然不敵一個空降的二流角色何秀蘭。到了2007年區議會選舉,民建聯調整心態,放下包袱,總共派出177人參選,共取得115個議席,當選率66%。民建聯2003年區議會選舉失利的28人捲土重來,共有20人當選,其中葉國謙「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更贏得吐氣揚眉,比2003年得票高出五成。

 2003年和2007年的觀龍之戰說明,選戰心態決定選戰狀態。當一個人的心境可以抵銷外在恐懼的時候,這個人才成為真正的勇者。建制派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持積極的選戰心態,讓整個的身心都充滿勇氣和智慧,這樣才能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選戰眼界決定選戰境界

 香港問題的本質是爭奪管治權的問題,牢牢掌握香港管治權,落實「愛國者治港」,要求愛國愛港力量眼界高遠,目標明確。比較起來,反對派爭奪香港管治權的野心和目標相當明顯。民主黨早就提出「邁向執政黨之路」的目標,公民黨成立時也明確聲稱要成為香港的「執政黨」。香港不是一個國家,何來「執政黨」?但反對派聲稱要成為香港的「執政黨」,充分暴露其爭奪香港管治權的野心和目標。

 雖然建制派不會提出要成為香港的「執政黨」,但為著捍衛「一國」主權牢牢掌握香港管治權的目標決不能有任何模糊和動搖。在這一目標下,建制派眼界越深邃,認識越理性;眼界越前瞻,目標越遠。大視野開啟大思路,前瞻性是一種戰略眼光,深謀遠慮來自先見之明,眼界高低決定選戰成敗。

 首先,建制派對選戰要有前瞻性,2012年政改方案通過後,香港開始邁向普選時代,建制派對此不能無動於衷,須有危機感。面對即將來臨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雙普選,建制派如果不對症下藥解決存在問題,將輸掉選戰,把香港的管治權拱手讓給反對派,這決非危言聳聽!建制派必須重視準確的完整的理解「一國兩制」,構建完整和有效的選戰戰略,才能扭轉「六四格局」,緊緊掌握香港的管治權,真正落實鄧小平關於「愛國者治港」的原則!

 第二,眼界越精準,必然內心清明,抉擇實際。在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及其意識形態下,建制派要努力設置大多數香港市民認同的議題。設置議題是建制派與反對派話語競爭的結果,建制派的話語權,必須建基於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以及普世價值,在論述中應將愛國愛港立場與市民關切的訴求利益藝術地緊扣一起。建制派要設計好的議題,所謂好的議題,一定是內容重要、市民關切又對愛國愛港陣營有利的議題。

選戰思路決定選戰出路

 培根在《習慣論》中指出:「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1883-1969)也說:「人的思想是萬物之因。播種一種觀念,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同一個事實,可得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出路。例如,兩個推銷員,同時來到太平洋一個島國推銷鞋,他們看到這裡的人不穿鞋。A鞋廠的推銷員認為鞋在這裡沒有市場,然後離開了這裡。B鞋廠的推銷員把一雙最好看的鞋送給國王穿,這裡的人看到國王穿鞋,於是紛紛模仿,A鞋廠失去了商機,B鞋廠得到了商機。

 在逆境和困境中,有思路就有出路;在順境和坦途中,有思路才有更大的發展。建制派多一個思路,會多一個出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一,政改方案通過之後,反對派看似突然「加劇分裂」,實際上是以內訌分裂為掩護策略,以便在比例代表制下奪取更多議席。面對反對派「突然加劇分裂」,建制派應考慮將新舊力量重新配備,擴大光譜,「分隊出選」,在保持原有議席的同時,直取各區比例代表制最後一席,以便爭取更多議席。

 第二,政改方案通過後,香港未來的政制發展,普選成份將越來越大,功能組別也須改良以適合普選定義。對這兩個未來發生的變化,工商界應打開思路,首先應掌握功能組別改革的話語權,提出未來功能組別既符合普選原則、也體現均衡參與及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方案。工商界參政模式則應跨階層,特別要向中產敞開,並兼顧勞工階層,走「全民黨」的道路,反映各階層利益最大社會公約數,才可能對中間選民產生吸引力。

選戰定位決定選戰作為

 定位決定作為,「作為」則有一個順序,要依次考慮「是什麼」和「做什麼」的問題。按此順序,首先要確定建制派的定位「是什麼」?回歸以來,建制派的身份不斷地「被定位」,等同於特區政府的「保皇黨」;建制派的話語不斷地「被染紅」,等同於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因此,建制派被當作「左仔」,打入「阿爺吹雞,全部跪低」,令建制派在香港這個資本主義社會被「非主流化」。

 民建聯在2003年區議會選舉受挫後,經過摸索,該黨與政府的關係定位為「積極監察者的角色」,會「是其是、非其非」,對政府政策不會凡事支持,也不會為反對而反對,此一主動定位大得人心,改變了民建聯「被定位」為「保皇黨」的形象。民建聯擔負巨大選舉壓力,該黨作為一個選舉政黨,不貼近民意必然失分,故此沒有理由不重視民意。跟反對派逢政府必反不同,建制派的目標和作用,在於促進良好管治,底線是防止特區政府犯錯,以及錯了可及時改正。特區政府也要適應建制派根本性的定位轉變,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特區政府也應開竅,在新的定位之下調整其對建制派的態度和關係。

 建制派確定定位「是什麼」後,「做什麼」也就順理成章。

 第一,建制派面對雙普選來臨,仍然存在缺乏整合、缺乏心理和組織準備等問題。建制派不僅2011年的區議會選舉協調不及反對派,最嚴重的是對功能組別選舉邁向普選的形式必然轉變毫無心理和組織準備。古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建制派在未來十年的選戰中,可能持續處於劣勢。

 第二,普選是選戰人才的競爭,人才決定選戰成敗。牢牢掌握香港管治權,需要有大批的愛國愛港政治人才,建制派尤其要積極發掘和培養「做得、寫得、講得」的立法會普選人才,以及發掘和培養真正愛國愛港並能體現香港社會最大公約數的行政長官普選人才,在普選中搶佔人才優勢,才能真正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相關新聞
工展會大旺場 生意額增兩成 (圖)
工展會今日「煞科」部分筍貨 (圖)
下班赴港3小時 食飽買夠返深圳 (圖)
內地購物團南下 商場成「大贏家」 (圖)
過去三日入境人次逾百萬
近年工展會入場人次及銷售額 (圖)
督察捐肝動人心 器官捐贈升2倍 (圖)
醫生憂自願醫保病床不足 (圖)
疑慮未釋 行政費最關成敗
81%長期病患 嫌保障不全面
打折吃喝玩樂 港人豪得「喜」 (圖)
網站團購注意事項
價廉物美 安全付款關鍵
一次「幫襯」 3成人變長情客
一日生意300萬 外資青睞併購
著數亦有風險:小心團主「走數」
「團購」始祖Groupon擬上市
88%打工仔 人工明加實減
工聯促中電 減外判復聘學徒 (圖)
開心指數中上 市民最不滿通脹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