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智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莫高估中國對全球貿易帶動作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推算,中國進口產品中用於加工貿易佔四成六,用於最終消費的僅五成四。資料圖片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研究處經濟研究員應堅

 美國是全球貿易的火車頭,但經過金融海嘯後,對其他國家出口的帶動作用明顯下降。全球貿易增長需要獲得新動力。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體(作為整體與其他國家相比),2009年進出口總額佔全球的16.8%,進口佔比(17.4%)超過美國。但是,歐盟亦是金融海嘯重災區,貿易滑坡甚至大過美國。金融海嘯前,部分歐盟國家大肆借貸消費,釀成嚴重的債務危機,被迫削減開支,進口增長動力疲弱。

 中國作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貿易體,可發掘潛力較大。2009年,中國進出口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7.9%及9.6%,名列全球第二及第一位。不過,從進出口結構上看,中國還不足以擔當全球貿易火車頭的角色,一是加工貿易所佔比重較大,最多時超過一半,去年亦達四成以上;二是中國對美國、歐盟形成較大順差,但對台灣、韓國及日本卻維持巨額逆差;三是最終消費品在進口中所佔比重不大。

內地進口產品用於加工為主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推算,中國進口產品中用於加工貿易佔四成六,用於最終消費的只不過五成四。這決定了中國只是一個「世界工廠」,即從亞洲地區進口原材料及中間產品,再向歐美出口製成品。數據顯示,中間產品佔亞洲對中國出口六成,而中國出口全球又有六成是最終產品。若只計內需作用,中國進口規模應與英國、荷蘭等國差不多。歐美內部需求不振,中國就無法增加出口,進口必會減速;全球貿易復甦動力顯然不在中國。

 金融海嘯後,中國轉化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從長遠看,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作用將會越來越大。不過,轉化經濟增長方式需要較長時間,難度亦不可低估。2000至2008年,中國投資率及消費率分別是41.2%及53.9%,即內地市場只消化了全部產品的95.1%,餘下4.9%要由國際市場來消化。所謂的轉化經濟增長方式,就是調低投資率、提高消費率,而中國要使兩項指標達到歐美三成及七成的水平,不是一兩年間就能完成的任務,何況期間還要收窄貿易順差。 (四之三)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全球經濟「過山車式」復甦 (2011-01-04) (圖)
連升十年 金價未見頂 (2011-01-04) (圖)
地鐵開通 滬市郊樓價拉近 (2011-01-04)
熱點透視 :小心看待全球經濟向好預言 (2011-01-04)
莫高估中國對全球貿易帶動作用 (2011-01-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智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