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AK47無處不在 造孽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前蘇聯製造的AK47自動步槍,在世界近代史的戰場上可謂蹤影無處不在。這種槍結實耐用、造價低廉和容易操作。伊拉克戰爭時,美軍寧願選用AK47,也不用美製先進的M4卡賓槍,即使到了今天,阿富汗的塔利班恐怖分子依然使用AK47。

 曾經出征海灣戰爭的美國退伍軍人、《紐約時報》記者(駐莫斯科前新聞部主管)奇弗斯(C.J. Chivers),最近出書《槍:AK47和戰爭的發展》(The Gun:The AK-47 and the Evolution of War)。這書隨即引起西方社會的關注,因為他檢討過去64年來,AK47對戰爭所作出的「貢獻」。  ■文:余綺平 圖:資料圖片

 在現代戰場上,由索馬里到伊拉克;由阿富汗到蘇丹的達爾富爾,AK47無處不在。

 所謂AK47,A代表自動步槍,K代表槍的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名字第一個字母(Kalashnikova),47是指這槍在1947年面世。

 卡拉什尼科夫1919年出身富農家庭,父親被指剝削貧農,遭放逐至西伯利亞。他讀書不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參與衛國戰爭,駕駛坦克。他發覺蘇軍的武器裝備大大落後於德軍,而德國製造的自動步槍更是所向披靡。

戰場最「大」殺傷力

 1942年卡拉什尼科夫受傷退役,轉職機械工程師,開始摸索鑽研自動步槍。四年後,卡拉什尼科夫的研究有了顯著成績,被送到莫斯科郊區的秘密兵工廠實驗室工作。經過無數次試驗失敗,卡拉什尼科夫在半自動卡賓槍的基礎上,設計出一種全自動步槍AK46。

 翌年,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下令軍隊選製一種設計最新穎的槍械,以提升蘇聯軍備。當時參與競爭的槍械設計師眾多,卡拉什尼科夫脫穎而出。AK47正式全面進行大規模生產,成為現代戰場上最「大」殺傷力武器。

一億枝全球流通

 《槍》書作者奇弗斯認為,在斯大林的計劃經濟下,成功研製的產品不多,AK47的面世極為罕見。

 奇弗斯引述聯合國的檔案指出,90年代間發生的49場小型戰爭中,有46場戰爭以AK47為主要武器,導致400萬人死亡。目前約有一億枝AK47在全球流通(美製的M-16s僅得1,000萬枝流通),相當於每70人當中有一人擁有此槍。

 AK47經過64年來不斷的改良和生產,與原本的設計已有很大變化,但因槍的基本結構不變,名字繼續維持。

改變世界的產品

 奇弗斯指出,AK47不單是「槍械」的意思,在流行文化裡,它更是「反美」的象徵。它出現在國旗上、政黨旗幟上,和塔利班「聖戰」宣傳影帶裡。它是俄羅斯最有代表性的出口貨物。

 曾經有過這樣的說法:美國出口可口可樂、日本出口新力電器、蘇聯出口的是AK47。2004年美國《花花公子》雜誌更將AK47與蘋果筆記本電腦和避孕丸等一起,列為「改變世界的五十件產品」。

二百美元可以買到

 設計AK47的卡拉什尼科夫是軍人出身,自然知道一枝好槍必須具備的條件。它結構簡單、耐熱耐寒、可經風雨,價格低廉。

 《槍》書作者奇弗斯也曾經出入沙場,識英雄重英雄。他憶及在伊拉克戰爭時,軍方派發美製的M4卡賓槍給軍人,但軍人厭惡地瞧它一眼,然後擲向一旁,隨手撿回老套的AK47上陣。當時,在巴格達市中心用200美元便可以買到一枝AK47。

分發給八個兄弟國

 奇弗斯認為,AK47能夠成功和「長壽」,除了它的獨特優點外,最重要的是它配合了天時地利。「當年蘇聯的軍事策略結合了外交政策,導致大規模生產AK47,並將之行銷各地,特別是銷往蘇聯的兄弟國家。」

 他指出,蘇聯於1955年與東歐八國簽署了《華沙條約》,共同對抗美、英、法等西方國家,東西方冷戰正式開始。蘇聯因此加速生產AK47,分發給八個兄弟國。甚至在中國,1956年也曾生產了不同版本的AK47。最後,AK47正式銷往埃及、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和朝鮮。

 奇弗斯認為,AK47原本是用來對抗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特別是美國。可惜,她第一次露面卻是用來對付兄弟國。1956年秋天匈牙利發生革命,紅軍手握AK47衝進首都布達佩斯街頭,鎮壓示威群眾,令這枝「人民的槍械」從此蒙上陰影。

 最重要的是,AK47很快便落在叛方手上。他們迅速破解了槍械的簡單結構,隨之大批製造AK47,反過來對付蘇軍。「這是蘇聯始料未及的。」奇弗斯說。

十歲小童懂得開槍

 AK47性能可靠,無論把它浸在沼澤內或埋設泥濘下,毫不影響機件。它又容易操縱,無論是十歲小童、街頭流氓抑或無知的鄉巴佬,一學即懂。奇弗斯憶及,經常見到烏干達的小童和孟買的士兵,揮舞AK47在街上橫行。

 最觸目驚心的一幕,是發生於1972年9月的慕尼黑奧運村裡,巴勒斯坦槍手手持AK47挾持和謀殺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

 奇弗斯用了很多篇幅,描寫AK47的子彈如何發揮威力,令人看得心驚膽跳。他說,「它的子彈可以緊咬和粉碎人類的骨頭」,「子彈外殼像刀鋒一樣犀利,削除身體內組織,再混和已粉碎的骨頭,射穿肉體,向體外噴發。」

無人駕駛戰機將取代

 AK47雖然具備了種種優勢,但奇弗斯認為它已經過時,無法配合日新月異的武器製造技巧。例如,AK47的子彈已不能射穿一些新型的防彈盔甲。它面臨被淘汰。

 《槍》書介紹了今後50年的戰場新武器。奇弗斯相信,美國自911恐怖襲擊後,已迅速地大規模生產和使用無人駕駛的掠奪者(Predator)雄蜂(Drones)戰機。

 2000年10月美國停泊亞丁灣的《科爾號》遭恐怖分子自殺式襲擊,兩年後美國查出一名也門男子是幕後主腦,於是動用雄蜂戰機將該名恐怖分子擊斃。奇弗斯認為,雄蜂無人駕駛戰機將在未來的戰場上、特別是針對阿爾蓋達恐怖組織方面,扮演著「不可缺」的角色。

人類自毀

 統計數字顯示,單在去年10月的一個月裡,美國出動雄蜂無人駕駛戰機共22次,去襲擊阿爾蓋達埋伏的巴基斯坦部落山區。

 數字還指出,目前有40多個國家正研製不同形式的無人駕駛飛行器。美國花在這方面的開支約20億美元,現擁有近2,800架。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評論文章介紹《槍》書時,引述物理學家霍金的宿命論。霍金預測,人類終有一天會被自己研製的災難性武器所毀滅。

相關新聞
AK47無處不在 造孽人間 (2011-01-07) (圖)
最強武器 莫過恐懼 (2011-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