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周日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拓視野:國際合作 提升文物修復能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趙榮表示,陝西文物保護修復事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際交流合作。香港文匯報記者熊曉芳 攝

 成立於1989年的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現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部),是中國第一座中外合作建成的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也是目前內地設備最先進、科研實力一流的文保實驗室。文物保護研究部下屬金屬陶瓷保護、壁畫保護、古代紡織品保護和涇渭基地文物保護修復四個專業化的保護修復實驗室,還有1個考古發掘現場應急小組。成功保護修復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銅車馬坑、陽陵叢葬坑、法門寺佛塔地宮、大量墓葬壁畫等文物。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介紹說,陝西文物保護修復事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際交流合作。目前已形成中國唯一的以專門文物研究機構為核心,以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為輔助,以國際研究機構為紐帶的科技平台體系。擁有國家級的重點文物科研基地3個,陶製彩繪,磚石質,考古現場保護。「十一五」期間的科研項目有150多項,制訂了5條文物方面的國家標準,13項國家文物局的行業標準。

派出引進 擴大合作交流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陝西就開展了該領域的國際合作。迄今為止已向德、意、日、美、英、比等國家派出學習、進修的文物保護科技人員達100多人次,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吸引外國專家來陝工作。

 國際合作交流給陝西文物保護修復領域帶來了觀念、技術等方面的革新,讓這個地處內陸的全國文物第一大省不僅在文物數量上佔優勢,在文物科研領域也迅速進入更高層面,目前已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趙榮表示,「十二五」期間,陝西將每年撥出不少於500萬的科研經費、不少於1000萬的科技項目經費予以支持文物保護修復的國家、國際科研項目。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部主任趙西晨介紹說,通過國際交流已形成了文物保護方面的國際視野和觀念革新,深刻意識到過去「工匠」式的修復方式已經落後於時代了,現代文物修復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古代信息,而不是僅僅把某一樣破損的文物復舊。比如古代有下葬時「毀器」的風俗,一些陪葬品是古人故意毀壞的,現在也沒必要把它復原,因為被毀壞的文物本身就傳遞著重要的信息。

相關新聞
千年藝術極品唐公主鳳冠 中德專家成功修復 (2011-01-16) (圖)
開拓視野:國際合作 提升文物修復能力 (2011-01-16) (圖)
精彩還原:修復法門寺地宮絲綢 再現唐仕女流行服飾 (2011-01-16) (圖)
首屈一指:墓葬壁畫修復 獲國家嘉獎 (2011-01-16) (圖)
努力創新:制訂陶製彩繪文保國家標準 (2011-01-16) (圖)
小三通10周年 通航秘辛首披露 (2011-01-09) (圖)
台商會長「硬闖直航」國台辦極速特批 (2011-01-09) (圖)
難題逐個擊破 「船旗」成焦點 (2011-01-09) (圖)
「小三通」率先搭建兩岸「生命通道」 (2011-01-09) (圖)
「小三通」大事記 (2011-01-09)
多位領導人家書曝光 (2011-01-02) (圖)
年底反腐 重擊特權現象 (2011-01-02) (圖)
毛澤東:堅拒親友進京謀職 (2011-01-02) (圖)
胡耀邦:家族從不搞特殊 (2011-01-02) (圖)
萬里:嚴禁打自己「旗號」辦私事 (2011-01-02) (圖)
吳官正:絕不容親屬違法亂紀 (2011-01-0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周日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