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偉志贈書法「和諧」給蔣介石代筆秘書、台灣書法泰斗楊家麟。
年逾古稀的鄧偉志有很多外號。從80年代初開始,他就因作品「被加按語的多、被轉載的多、引起討論的多」,被稱為「三多」學者,並因「引起討論的多」這一項,又被人私下裡改了個名字,叫「鄧爭議」。他的文章多關注民生和社會建設,成為民進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後,鄧偉志經常有機會與高層直接溝通,但是說真話的風格卻不變,因此外界還敬他為「中南海文膽」。
從微小處發現社會痼疾
經歷過亂世的鄧偉志,對「和」字有著特殊的感受。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構想後,他接連寫出十餘篇闡述和諧社會的文章,並相繼出版《和諧社會筆記》、《和諧社會散議》、《和諧文化導論》、《和諧社會與公共政策》等書,社會影響很大。這些書一經出版,就被有關部門列為學習和諧社會理論的必讀書籍。曾經爭論達數年之久的「鄧氏三論」——當代中國的學派為什麼這麼少;要淡化當官心理;家庭的淡化問題。更是切中中國時弊,在香港引發關注,被本港媒體稱作是「思想界的男子漢」。
採訪中,鄧偉志談及為何在人人講經濟的時代,他偏偏要大談民生、和諧以及社會建設。他說,首先是作為一個社會學家的本份,應當從微小處發現社會痼疾,挺身而出,振臂疾呼。其次,「我鄧偉志見過中國最窮的人」。他曾遠赴邊陲考察,親眼見到農村最貧窮的百姓是如何生活的,許多不可思議的風俗,其實都是一個窮字引發的,因為「窮造就了風俗、風俗就是窮」。經濟社會發達了,首先不能忘記了這部分百姓。僅僅靠有錢人的慈善,呼籲人性的善良同情,是無法根本改變這種現實的。唯一的辦法只有國家層面的經濟社會規劃,要向這些不發達地區和這些貧窮群體傾斜,特別在解決突出民生問題,要下猛藥了!
「跛腿而行」 豈能行遠
在編撰《談談社會建設》一書時,鄧偉志反覆提到的一句話,就是「經濟啊!到了應該等一等社會的時候了!」他認為,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是有著長足的進步,令國人欣喜,令世人矚目。可是,也不能不看到另一個嚴酷的現實:發展經濟的這條腿長,建設和諧社會的那條腿短。在他看來,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原本就是一鳥之兩翅、一車之兩輪。社會發展失衡,經濟與社會「跛腿而行」,豈能行遠?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現在我們有這個條件了,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更要注意一下「全面」,留心一下「協調」,重視一下「人本」和「可持續」,在下一個五年中,真正實現經濟與社會比翼齊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