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把「所有政府部門預算要向社會公開」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是對自身治政能力有信心、有底氣的表現。公開預算、讓所有市民知道自己交的稅用在哪裡、接受市民的批評和意見,如果做到這三點,上海將在改變「大政府、小社會」的轉型中又邁出堅實的一步。一方面,可促使政府更好按照預算執行,另一方面也能夠廣泛聽取民意。透明政府的結果,是責任政府、民生政府和民主政府。
歷史經驗表明,政府自作主張,導致預算過頭、腐敗滋生的事例並不鮮見。政府部門往往會在年末拚命用錢,因為只有年終報表上的支出越多,第二年可得到的預算才越多,可支配的錢多了,事情才好辦。這是一種病態思維,但類似的想法,卻普遍存在於政府官員中。如今,上海明確提出要公開預算,便是將這種思想暴曬於眾目睽睽下,讓其沒有生存的空間。
但須清醒看到,對一個責任政府而言,公開預算還僅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公開預算的使用情況,否則預算做得再到位,不認真執行,還是一場空。此外,還應努力提高審計部門的公信力。不要出現明明超出預算很多,卻審計不出,讓不法者蒙混過關的情況。而最終的一步,則是實現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完全透明。目前,上海市民仍不知道巨額的賣地收入及每個月的車輛牌照拍賣收入究竟流向了哪裡,而無論是賣地還是拍牌,從本質上說,都是市民犧牲了自身利益為政府創造的收入,因此市民完全有權利了解這部分財政收入的使用情況。從上述幾個層面來看,地方政府要真正成為負責任、有擔當,並經得起檢驗的政府,還任重而道遠。 ■周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