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奇幻《聲光園》公園活起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Mark Anderson: Kinetic Flowers & Kirsten Reynolds: Reflection

 如果邀請你到漆黑的公園一遊,你肯定當我神經病。要知道,香港不僅是「凍感之都」,更是燈的城市,連旅遊招牌之一,都是燈光秀「幻彩詠香江」。可是如果錯過今年香港藝術節的大型戶外聲光裝置《聲光園》(Power Plant),你定會後悔莫及,皆因這5位英國著名裝置藝術家,最會創作特定場域作品,打造昏暗中暗藏驚喜的公園。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悉尼報道

 《聲光園》將於2月中降臨九龍寨城公園,之前已經在英國牛津、利物浦與愛丁堡藝穗節展出,征服無數觀眾。日前,《聲光園》在澳洲悉尼中國花園(Chinese Garden)展出,記者前往探訪,讓大家先睹為快。

 1月19日,陽光明媚的悉尼天空明亮得纖塵不染,時而下點太陽雨的城市中有種洗刷過的青草味道。順著達令港(Darling Harbour)的海邊一直走,一副詼諧畫面出現在眼前:左手邊是中國花園,右手邊是一座小型摩天輪。迷你式的中國建築對上迷你式的嘉年華遊戲,像是兩個猝然相逢的外國人大眼對小眼,思考著如何打破中間的dead air。

 花園門口的售票亭,Power Plant的宣傳牌早已掛出,晚上,觀眾就將在這排起長龍,等待進入漆黑的公園,欣賞一場聲光奇幻秀。

 白天的中國花園其實頗漂亮。園子不大,如果中氣夠足,掄動腳瓜快速行走,大概十多分鐘就能繞個圈。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小花園中亭台樓閣、垂柳池塘、碎石小徑一應俱全,門口池塘邊甚至還有一塊彩龍壁。雖然比起北京或蘇州的園林來,所有東西都顯得袖珍,但細節一點也不馬虎,精巧可愛。

 看著白天的花園,你絕對想像不到在藝術家的巧思巧手下,晚上的公園會那麼詭異、迷人、引人入勝。「這條小路真的和晚上的是同一條嗎?」翌日再度造訪公園的記者,覺得昨晚的光影彷彿就是一場夢。

探索黑暗

 話說19日晚,等天完全黑下來,記者一行人走進了微光閃爍的中國花園。雖說是「大型戶外聲光裝置」,《聲光園》卻一點也不亮。沒有路燈,沒有指示牌,沒有任何解釋標語文字,我們好像突然從井井有條的城市被拋向了甚麼皆有可能的野外,耳邊只有各種古怪的、不知道從哪裡發出的響聲和在黑暗角落中閃閃爍爍的不明發光物。展覽的領銜藝術家Mark Anderson曾告訴記者,他小時候最喜歡充滿野性的公園。這展覽還正滿足了他的願望,把觀眾們帶回到滿山亂跑、發現各種昆蟲動物的兒童時光。

 順著小石子路一直往前走,經過掛著會發聲小燈的樹木,竟看見巨大的綠色植物漂浮在空中,還不斷變化形狀。原來,一束小綠光越過池塘,把這些植物的身影投影在了對面的大石上,每棵植物影像下還有它的拉丁名字,追溯它所屬於的遠古科系。記者不懂拉丁,中學的自然科學課也成績麻麻,不過看到那如微生物變形般在空中綻放的巨大花朵,仍是難以移開目光。特別是在那麼濃稠的黑中,那種視覺對比只能說是amazing!

 耳邊傳來乒乒乓乓聲,原來是來到了藝術家Jony Easterby頗為自豪的「交響花園」。在這個小園子裡,藝術家設置多個裝置,並讓它們自己發出規律的聲響。其中的Nokia Puja就利用手機的震動裝置敲擊銅碗發出聲音,與周圍的各種「樂器」一唱一和。湧進小園子的小朋友最高興,四處張望,猜測聲音到底是從何而來,誰叫這無人演奏場景那麼像《玩具總動員》的「樂器」篇?不過記者最喜歡的,是放在最中間的Feather Turn,一片羽毛緩緩旋轉,輕輕觸碰到周圍的細線時卻發出低沉巨大的bass聲,真是「估它不到」。Mark說,他最希望有觀眾忍不住動手撥線,因為十有八九會被那大聲嚇到跳開。如果這件作品擺在九龍寨城公園,說不定許多香港觀眾會忍不住「出手」,不過到那時,苦的就是大家的耳朵了。

 還來不及好好欣賞這古怪小交響樂團,記者已經被亭子裡的驚呼聲所吸引。只見大人小孩圍成一圈,好像等著中間其貌不揚的石柱「再顯神通」。原來,這件名為Tsumani的作品乃是利用聲光互動製造有趣景象。聲音是2004年的亞洲地震時在水面下錄得的聲響(真不知道藝術家怎麼取得),配合這由遠至近的轟隆隆聲,石柱中間的薄膜不斷震動,讓鋪在上面的一層細灰形成不同圖案;再加上隨著聲音越來越亮的光線,整個畫面雖然不大,卻像是再現了地震時地表運動的奇景。難怪吸引大家盯著這個小圓盤不斷研究。

會呼吸的公園

 走出小園子,耳朵正想安靜時,卻驀然發現自己已經處身一個奇幻的時空中。藝術家Kirsten Reynolds的留聲機正吱吱呀呀地發出耳語般微小的聲音,掛在樹枝上的亮片小球把無數的閃光投影在周圍的樹木、岩石、水面上,溫暖的光線讓你感覺像闖進了一個懷舊舞會,很想在長凳上小憩一會,再聽幾首老歌。兩個小男孩嘰嘰喳喳地跑過來,卻不約而同地安靜下來,趴在留聲機邊研究這特殊的唱片。原來,唱片是由許多環保物料做成,可能是人造草皮,或是人造玻璃,跳針劃過這些物體,發出特異的節奏。

 這可能就是《聲光園》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只因為作品新奇有趣,而是因為置身在這特殊的環境中,觀看這些裝置與自然混為一體之後的奇特情景。不論是Anne Bean那些掛在樹叢中如鬼魅般發出微光的二手衣物,還是Kirsten Reynolds散落在下坡的小徑上、如淑女般矗立的漂亮老式立燈,又或是Mark Anderson「栽種」在池塘邊、一邊旋轉一邊發出不同顏色的Kinetic Flowers,《聲光園》把「人造」與「自然」糅合在一起,更用現代科技將舊日時光的點點重現眼前。

 展覽熱切地邀請觀眾調動全身的感官,更接近、更仔細地去發現周圍的環境。失去了光亮的我們,要用腳感受地面,用聽覺、嗅覺,用自己的手指去體驗公園的各個部分,卻也在充滿了不確定感的黑暗中重新感受「神秘」所帶來的驚訝。至於那些詭異的聲響,那些閃爍的不斷變化的各種顏色光線,則好像是周圍植物起伏的呼吸,讓整個公園活了過來。

 活的公園自然有「心臟」。爬到中國花園的最高點,Mark Anderson的同名作品Power Plant就是整個展覽的中心。Mark把聲光裝置放置在如寺廟般的塔形建築物中,伴隨著聲響,整個建築物有節奏地發出紅光。更要命的是,藝術家還專門安排噴放煙霧,朦朧中,讓人不禁聯想到妖怪就要破巢而出的場景,配合整個中國花園的詭秘氣氛,實在是……Mark卻調皮地說:「我想讓大家知道這是展覽的中心地帶,所以整個場景就像跳動的心臟,血紅色也正好。」Mark,你是不是恐怖片看太多了呀!

 氣喘吁吁地走回公園門口,整個展覽以安置在水池中的噴火裝置Pyrophones作結。伴隨聲音節奏跳躍的火光搭配上背景的彩龍壁,還真是夠氣勢呢!真是不得不佩服展覽的創作者們,雖然製作人Simon對記者說藝術家們並沒有足夠時間去了解中國花園中的各種文化象徵背後的意義,但他們創作出的展覽卻十分貼合黑暗中的中國建築,神秘又詭異,甚至有點驚悚片的感覺。

 香港的九龍寨城公園也是一處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當《聲光園》蒞臨香港,自然會jam出新的火花。中國花園的旅程已經結束,記者加倍期待香港的展覽,那又是另一段旅程。

相關新聞
指舞乾坤 拇指族崛起 (圖)
奇幻《聲光園》公園活起來 (圖)
從Botanic Gardens到九龍寨城公園 (圖)
聲光園
@紐約:與La MaMa手拉手 (圖)
百家廊:春節,親情的召喚 (圖)
翠袖乾坤:回到自己
娛視觀:質疑星雲大師所言
琴台客聚:從食物「變形記」到「游於藝」
杜亦有道:馬六甲
一網打盡:責有攸歸
記憶後書:再看《父子情》(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