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Botanic Gardens到九龍寨城公園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水池中的煙火與花園外的摩天輪相映成趣。

 《聲光園》曾在牛津、利物浦、愛丁堡與悉尼展出,來香港展出後,還將於三月參加澳洲塔斯梅尼亞島「Ten Days on the Island」藝術節。2009年參加愛丁堡藝穗節,在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的玻璃房中展出,獲得當地傳媒擊節讚賞。「走進花園,你就像走進不同空間和景觀的交織,你會遇到聲音,發現光線。有趣的是,愛丁堡的展覽後,許多評論來自於劇場評論人的手筆。雖然我們的展覽沒有表演者和舞台佈景,但我們創造出十分戲劇性的體驗。」藝術家Jony Easterby說。之後,各地的邀約紛至沓來,《聲光園》開始其國際旅程。「我們很好奇在香港會有多少觀眾來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聚在一起,會有什麼反應。」製作人Simon說。

 由於作品對於光線和聲音十分敏感,展覽最重要的考慮就是挑選合適的場地。在香港,藝術家們挑選了九龍寨城公園。「這裡的歷史很有趣,它不僅是一個公園,而且對當地人有特別的意義。這次也大概是很多香港人對它的第一次造訪,更別提是在這樣的光線下遊覽了。」Simon說。Mark則期待香港觀眾如何接受公園被改造後的樣子。「九龍寨城公園是一個公共空間,很多人用它,在裡面穿梭來往。周圍的人們很熟悉這個公園,這是他們的地方。我們期待人們看見公園變化後的樣子,就好像前一天他們還在這兒野餐、散步、打太極,晚上進來,卻驚呼:天啊,這公園怎麼了?」Mark更透露一個有趣花絮,當時,為了考察夜晚的九龍寨城公園到底是什麼樣子,幾位藝術家甚至躲在樹叢中,等公園的燈光全部熄滅才出來「工作」,切身探索烏黑一片的公園。

 Simon與Mark介紹說,展覽中的每個藝術品都會根據新的場地重新調整,挑選藝術品不僅要考慮作品與環境的切合度,也要考慮其是否可以簡易移動及裝設等技術上的可行性。如何保證電力供應、在不平的地面裝置作品、鋪設電線、疏導人流、保證觀眾安全(有些作品會噴火)……這些考慮是構思藝術作品之外的另一大創作。Mark一直強調,整個展覽就像是一次旅程,精心佈置作品的不同次序、調配它們之間的合適距離,才能營造張力,為觀眾創造難忘的氛圍。創作這個展覽對藝術家們來說最享受的,莫過於在不同場地不斷發展作品,讓它呈現出全新的樣貌。據悉,悉尼中國花園中的展品們大部分都會降臨香港,甚至還會有新作品,不過關於這個,Mark可要先賣賣關子了。

相關新聞
指舞乾坤 拇指族崛起 (圖)
奇幻《聲光園》公園活起來 (圖)
從Botanic Gardens到九龍寨城公園 (圖)
聲光園
@紐約:與La MaMa手拉手 (圖)
百家廊:春節,親情的召喚 (圖)
翠袖乾坤:回到自己
娛視觀:質疑星雲大師所言
琴台客聚:從食物「變形記」到「游於藝」
杜亦有道:馬六甲
一網打盡:責有攸歸
記憶後書:再看《父子情》(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