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樂團小組加奏《喜洋洋》。
從機場到酒店、市中心,處處看到的都是皚皚的冰雪,讓人聯想到聖誕節和聖誕老人的家鄉。但是,這個晚上在此雪國之城響起來的,卻是中國人無比熟悉的節慶音樂:劉明源的《喜洋洋》、喜氣洋溢的《喜相逢》、熱鬧的廣東音樂《旱天雷》、無比生動充滿生氣的《鳳凰展翅》、帶來滿堂鳥聲的《空山鳥語》、優雅暢美的《春江花月夜》……最後還贏來了無比熱烈、節奏齊一的歡呼叫好與掌聲!
這個晚上在中國,正是送虎迎兔、歲暮迎春的除夕夜(2月2日),香港中樂團10位精英樂手組成的小組,卻將中國春節的歡樂氣氛帶到這可能是最接近北極的音樂廳來。這場時空好像是錯配了的音樂會,發生在遠在北極圈內350公里之遙的挪威北部城市特羅姆瑟(Troms砥^,由於時差,這裡仍是2月1日。音樂會沒有半場休息,一氣呵成,是今年第二十四屆北極光音樂節50場包括音樂會、講座和大師班的活動中的重點演出,和1月28日北極愛樂樂團(The Arctic Philharmonic Orchestra)舉行的開幕音樂會一樣,都安排在文化中心(KulturHuset)座位最多(約有400多)的大劇院(Hovedscenen)舉行。
北極光音樂節(Nordlysfestivalen)在每年最後一個星期舉行,今年為期九天(1月28日至2月5日),共有450多位音樂家參加,超過半數來自挪威北部。這個以古典音樂為主的音樂節,還包括當代音樂、爵士樂、跨界音樂,邀來好些國際知名的交響樂團和演奏家。大約10年前亦曾安排過京劇節目,但中國民族樂器合奏音樂會,這次卻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當晚以小組合奏古曲《春江花月夜》開場,十分鐘無比優美熟悉的旋律,裝點的是江南春天花開、月色滿江的晚上──那是在雪花紛飛的北極圈內,要有無比想像力才能感受得到的畫面。接著,朱文昌笛子獨奏(小組伴奏)《喜相逢》,一段較一段強烈的喜悅之情,明顯地讓每一位觀眾都受到感染,場內情緒氣氛都變得熱烈起來;隨後兩首二胡獨奏曲,趙文嘉獨奏華彥鈞的《聽松》,和張重雪獨奏劉天華的《空山鳥語》,都是借聲寄情、意有所托的音樂。比起在雪國中去聯想春、江、花、月、夜,這卻是更難的事了。
至於崔燦(中阮)和高山(手鼓伴奏)演出陳文杰的《幽遠的歌聲》,音色和木結他很接近的中阮,明顯地引起觀眾很大興趣;而鄭德惠笙獨奏的《鳳凰展翅》(中阮及琵琶伴奏),張瑩用琵琶獨奏濃縮為只有6、7分鐘的《十面埋伏》,就同樣以炫技式的獨特音響效果,帶來因驚異而發的熱烈掌聲。
筆者過去未聽過的三首樂曲,其中以環保胡琴演奏的兩首四重奏--陳錦標的《遊戲》和周熙杰的《隨想》,都是長達7、8分鐘至十多分鐘的中型樂曲;另外一首韓婧娜獨奏周熙杰的《中胡練習曲一號》,不僅個人期待演出的效果,更好奇外國觀眾的理解。幸好當晚臨場由樂團的助理節目經理游達謙客串「導賞員」,就各種樂器,特別是樂團自己研發成功的「環保胡琴」作出簡介,結果三首「新曲」寫的和奏的,還有聽的,都合力完成了一次美好的「完整創作」過程。
在意料之中的是最後一組合奏劉明源的《喜洋洋》、嚴老烈的廣東音樂《旱天雷》,鮮明的節奏與氣氛,都將觀眾的情緒帶上高潮。最後壓軸的是樂團特別為這次出訪北極光音樂節而委約香港作曲家鄧樂妍,將挪威人視為「國寶」的葛利格所寫名曲《皮爾金》組曲中的《晨曲》改編為的民樂版,樂曲主題甫現,掌聲與笑聲便起,一曲奏完,口哨聲、喝彩聲不絕!在節奏齊一的熱烈掌聲下,小組再奏一遍《喜洋洋》才將音樂會結束。
十九世紀的特羅姆瑟有「北方巴黎」之稱,這並非只是因為這裡的餐館、酒吧、夜總會和咖啡館之多為挪威城市之最,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文化氛圍和居民的文化水平。這場仿似是時空錯配的音樂會,就讓人深感意外,在這只有6萬多人口的小城,當晚聽眾竟有200多人(票價300克朗,約330港元,並不便宜),而且人人正襟危坐、極度專注,場內的寧靜程度,在香港亦少見,因而各曲都能獲得應有的效果,證明時空並未錯配,亦證明了200多年前的「北方巴黎」之稱,仍然正確。 ■文:周凡夫 (香港資深樂評人)
(樂團小組下一站會匯同大隊續在琉森、不萊梅、布拉格和柏林巡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