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余俊豪(左)指出,近年發展出一項微創的「人造血管植入法」治療腹主動脈瘤。手術死亡率由4.8%降至1.2%,併發症風險大大降低。旁為兩名康復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聶曉輝) 罹患「腹主動脈瘤」並無明顯病徵,但一旦動脈瘤破裂又未能及時救治,60%至90%病人會在一星期內死亡。根據衛生署資料,2005年至2009年期間,香港每年平均有143人患上急性「腹主動脈瘤」,年均106人死亡。中文大學推算,目前全港約有26,910名60歲以上人士患有「腹主動脈瘤」,呼籲高齡、吸煙、高血壓等高危人士定期作身體檢查。
腹主動脈是在人體腹部一條連接上身與下肢的大動脈,正常直徑約1至2公分,當動脈因病變脹大至3公分或以上時,就稱為「腹主動脈瘤」,遺傳、高血壓、心臟病及吸煙是高危因素,男性患病風險較女性高2.5倍。中文大學血管及介入放射科主任余俊豪指出,如動脈瘤直徑增至5公分以上,破裂風險高達50%,需接受血管修復治療。
中文大學由2007年9月至去年9月,為10,100名年齡介乎30至85歲,並無「腹主動脈瘤」病歷的市民作腹部超聲波檢驗,當中96人確診「腹主動脈瘤」,60歲以上患者,佔逾90%。余俊豪又推算,全港近2.7萬名60歲以上人士患有該病,遠遠超過醫管局登記的數字,呼籲高危人士定期進行檢查。
微創「人造血管植入法」降風險
余俊豪指出,外科手術是傳統療法,但手術的創傷、風險及併發症比率較大,且年長人士未必能承受有關創傷,近年研發的微創「人造血管植入法」,手術死亡率由以往的4.8%降至1.2%,併發症風險亦大大降低。外科手術成本約數千元,費用一般由醫管局支付,但如病人選擇植入法,則需自費約9萬元購買人造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