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16名戰鬥機女飛行員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
1930年5月5日,英國女孩艾米.約翰遜駕駛著「飛蛾」小型雙翼機,從倫敦飛到澳洲,揭開了世界女飛行員的歷史。80年來,「女飛行員」這個深藏神秘與浪漫的稱謂,始終被各國女性視為「驕傲」的代名詞。80年來,「女飛行員」早已不僅僅是婦女解放的象徵,而成為與男性一樣,在軍事和航空領域佔據一席之地的重要力量。在世界東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女飛行員從起步之日起,便一直令世人矚目。
「離地三尺不分男女,上了飛機都一樣。」這是一代又一代女飛行員心口相傳的箴言,更是現實。
劉曉連 臨危不懼締奇跡
1982年9月20日,女飛行員劉曉連駕機執行任務。飛機爬升到700米高度時,忽然受到一架殲擊機的撞擊,「𡛨」地一聲巨響,機組人員全部被震昏過去。
劉曉連清醒過來,發現飛機已急墜400多米。「快搶救飛機!」她大吼一聲,奮力抓住駕駛盤,但由於機頭底部被撞破,機體變形,部分操縱系統失靈,飛機如脫韁野馬難以駕馭。萬分危急之際,劉曉連強忍傷疼,以超常的力氣將飛機拉平。
劉曉連艱難地駕駛重傷的飛機準備降落時,發現跑道上有殲擊機在起降,如強行迫降,很可能再次相撞,後果不堪設想。她毅然決定在草坪上著陸。在前起落架被撞掉的情況下,劉曉連居然迫降成功!
一場災難避免了!事後專家們認定,機上鉚釘等連接部件已大部分斷裂,再有3分鐘,飛機將在空中解體,這樣的飛機能安全迫降,是航空史上的奇跡。
程曉健 汶川救災建奇功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地震。已是空軍某師副師長的女飛行員程曉健,奉命到成都太平寺機場報到。成都軍區空軍方殿榮司令員見到她就說:「今天我們在海拔6,000米的高空實施空投,遇到了空投員缺氧問題,你務必在今晚打破這個瓶頸。這是死令,完不成任務,唯你是問!」
經驗豐富的程曉健沒有辜負期望,她不僅成功破解了難題,還在沒有風向風速數據、沒有人工標識地面標誌、沒有人員指揮地面引導的情況下,指揮空軍救援部隊接連成功實施盲投,創造了多項世界空投史上的先例。
幾十年來,女飛行員們駕機飛遍了祖國各地,在軍事訓練、搶險救災、人工降雨、航空測量、科研試飛和專機服務等領域均有出色的表現。
16英雌 飛越天安門上空
2009年10月1日,15架紅藍白相間的教-8戰機組成3個楔形編隊,首尾相銜,鐵翼相接,如同一隻巨鷹,飛過天安門上空。
16名戰鬥機女飛行員,是空軍2005年招收的第8批女飛行員,2009年4月2日畢業於空軍第三飛行學院。
相對於男性而言,女性駕駛殲擊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女性的肌肉力量明顯較弱、骨骼強度較小。戰鬥機具有高速、大載荷、大機動等特點,高速機動時操作困難、大載荷下應力性骨折等危險在女性身上更易發生。
正因為如此,對戰鬥機女飛行學員的篩選、考核、訓練都異常嚴格。僅身體檢查就有116項:身高不足160厘米的「出列」,體形不勻稱的「稍息」,牙齒稍有磨損的「淘汰」。任何一處「瑕疵」,對她們而言,都意味著「戰鬥機之夢」的破滅。
何曉莉 難忘黑色體育課
女飛行員何曉莉回憶說:「每周4天的體育課被大家稱為『黑色體育課』,要連續進行 50米、100米、800米、3000米全速跑、變速跑等大強度練習和單雙槓等器械體能訓練。最難以忘懷的是『推小車』訓練,兩人配合,一人雙手撐地,身體前傾,另一人在後面雙手抓住其雙腿,推著在地上爬行,每次要繞籃球場爬行一兩圈,稍不注意手就被石粒硌出血。為練習下肢力量,大家要蹲著繞籃球場快速走,一次是三、四圈,練一回腿要酸好幾天,甚至要扶著桌子才能站起來。」
張博 問嚴格訓練答我能
在女飛行員張博的日記本上,有這樣一份「自問自答表」——
你能不管陰晴雨雪都堅持體能鍛煉嗎?
你能在幾天之內默畫方圓幾百公里的地圖細微到一條河流嗎?
你能在幾千米的高空克服心理恐懼,隨著三四噸重的飛機上下左右翻滾嗎?
你能連續凌晨三四點鐘爬起來,一直飛行到烈日下難以呼吸的程度嗎?
你能忍受因為訓練幾乎把膽汁都吐出來,卻要堅持空中動作四五個小時的特技飛行嗎?
在每一個問題後面,都有她用紅筆寫下大大的:「我能!」
璐 駕戰機學會飛行真諦
2008年10月12日,女飛行員璐駕駛著新型殲擊高教機飛上了藍天,揭開了中國女性獨自駕駛噴氣式飛機翱翔藍天的歷史。當她踏著夕陽歸來,忍不住把心中的喜悅訴諸筆端:看著雲朵從身邊劃過,田地變成了草墊子,高樓變成了火柴盒,汽車變成了甲殼蟲……當我在藍天白雲間舞動著最絢麗的彩虹時,我懂得了飛行的真諦—堅毅、剛強、勇敢、豪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