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任智鵬、馮淑環) 創新科技是香港發展經濟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動力,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提出,隨著國家踏入「十二五」規劃時期,為推動兩地科研合作,將首次為設於香港5間大學之中的12間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營運資助,每年每所上限200萬元,供其招聘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助理,或購買設備。是次資助將為期5年,總涉款達1.2億元。同時,曾俊華會親自出任「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主席,聯同多個政策局局長、大學校長、科技及工業界代表,統籌產學研發展的相關政策工作。
涵蓋醫學農業通訊工程等
05年至今,香港多間大學共12個研究單位,各獲科技部批准與內地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結成夥伴實驗室,包括港大4所、中大3所、理大及城大各2所,以及科大1所,涵蓋醫學、農業、通訊、工程、化學等多個領域。然而,相比起內地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可獲科技部資助1,000萬元人民幣,港校的實驗室根本沒有獲得實質財政支援。
每所每年200萬資助營運
根據預算案及立法會文件指,創新及科技基金今年4月起將向該12所實驗室,首次提供每所每年200萬元營運資助,有關項目更可豁免基金須由業界贊助10%的規定。而未來若有新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亦會納入資助範圍。由於國家科技部每5年會覆審各實驗室水平,有關資助計劃暫定會維持5年,並於2014年進行檢討。
另政府又會優化創新及科技基金審批及申請程序,鼓勵企業、研發機構和政府合作,進行更多有商業潛質的科研活動。而香港科技園已批出將軍澳土地供發展高端數據中心,當局亦會研究更多措施,支援相關設施。
有助大學穩定聘科研人員
中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辛世文對新資助措施表歡迎,他指雖然金額仍較內地少,「但已是一個好開始」,有助其較穩定地聘請研究人員。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稱,政府已開始對科研「輕微重視」,但資助金額不足,擔心實際作用有限,「200萬元只能用作請人,再購置儀器也有困難。」
港大發言人也對計劃表示歡迎,但指每一實驗室均須由強大的科研隊伍作長期研發工作,及斥巨資購置儀器,撥款額距理想仍然有一段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