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鞍鋼認為,發展綠色能源是未來中國重點建設。圖為草原上的風力發電葉片。資料圖片
全國兩會本周將在北京揭幕,「十二五」規劃審議在即,開局在望。國家規劃的重要智囊之一、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圍繞著如何才能更好更快更科學地推動中國發展,中央與地方有不同思路的碰撞。自2002年起,中央開始提出科學發展理念,推動中國由加快發展轉向科學發展。然而,有些地方政府仍然追求高速發展。胡鞍鋼認為,由加快發展轉向科學發展,需要三個五年規劃的時間:「十一五」是初步納入到科學發展軌道,「十二五」是基本納入,而「十三五」是全面納入。經過三個五年規劃,用15年的時間,才能基本完成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建華、楊帆、羅洪嘯
胡鞍鋼透露,黨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首次沒有提及具體的經濟增長目標,至少是有意淡化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各地能夠按照黨中央的建議,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階段,來適度發展經濟,淡化約束性的經濟增長指標。他指出,中央一向反覆強調,科學發展是時代的主題,而且不僅是「十二五」的主題。而「十二五」的主線,就是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雖然還有部分省市自治區的「十二五」規劃尚未公佈,但絕大多數省級黨委的建議都已經出爐。胡鞍鋼指出,在地方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全國大約25個省區未來五年GDP年均增長均定位在10%以上,其中有相當的省份還提出要翻一番。當然,並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在走這條高速發展的路線,但是有相當多的地區依然故我。
思路不同 形成拉鋸
胡鞍鋼認為,兩條不同發展思路之間的碰撞,是十分自然的。中央在科學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空前的政治共識,「十二五」規劃的設計重在如何糾偏地方,使地方政府從「GDP俘虜」中解放出來,從越位和缺位變為重新歸位和定位。「十二五」規劃要在制度上、機制上、評價體系上,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使中國經濟以至社會形態逐步納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從加快發展向科學發展的轉變。
考核指標 淡化GDP
胡鞍鋼一直向中央建言,取消省以下的經濟增長率或者生產總值考核指標,代之以四個方面的指標:改善民生;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節能減排。以新的基於科學發展的評價體系,考核各級地方政府政績及官員表現。他透露,事實上,中央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進考核評價的改革。
在胡鞍鋼看來,結束經濟掛帥,有可能成為「十二五」規劃最大的亮點。他強調,其實當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後,GDP就不應是政府的最大政績,而是市場活動主體的最大政績,這包括投資者,企業家,個體工商戶,廣大農民工,也包括消費者自己,他們是最大的經濟活動主體,GDP有多高是他們的功勞。毛澤東說:「歷史就是人民創造的」,胡鞍鋼借用過來指出,「GDP是人民創造的」,不應該也不是政府創造的。
政府職能 改善民生
那麼,政府的最大政績是什麼?體現在什麼地方?胡鞍鋼認為,體現在改善民生、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節能減排四個方面,最大的政績就是能盡最大的努力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因此,五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的主題,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他表示,希望「十二五」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讓地方政府從過去的GDP競賽,轉為公共服務競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