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鞍鋼在黑龍江墾區調研。
熟悉胡鞍鋼的北大教授這樣評價他:「為中央說話,為平民說話」。這正是胡鞍鋼多年治學的宗旨。胡鞍鋼笑言,自己最大的客戶就是國家和人民,能為客戶提供多少信息價值、知識價值和政策價值才是考量一個學者水平的標尺。
終極夢想富民強國
自1985年踏入國情研究的門檻,胡鞍鋼的目光始終聚焦在960萬平方公里,如何提高13億人民的福祉始終是他思考的問題,他認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需要偉大的夢想,而『富民強國』就是我們的『中國夢想』。」
在參與 「十二五」規劃的制定中,胡鞍鋼特別關注實現「富民強國」目標的路線圖的制定。為了摸清阻礙發展的「地雷」,胡鞍鋼屢下地方調研,與地方官員和百姓交談。他說:「一個學者的心要和老百姓的心息息相通,要知道他們的疾苦。作為一個學者,當你和人民息息相通的時候,你自己的學術定位就很清楚了,就是富民為本,替老百姓呼籲。」
從人均收入別貧困
2009年,胡鞍鋼在深入黑龍江省大慶、伊春、四川成都、重慶等地調研時發現,阻礙中國科學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地方政府根深蒂固的「GDP」情結。他看到地方統計局編制的《領導幹部手冊》,不僅公佈當地統計數據,還列出了副省級、地市級、區縣級的統計數據並進行全國、全省、全市的排名。地方主要黨政幹部向他坦言:「GDP和排名與自己的政績掛u,不得不 『GDP掛帥』」。
為此,胡鞍鋼在調研回來後當即向溫家寶總理反映並建議:按照國際慣例,各地區都不要再統計GDP或人均GDP,而應僅統計人均收入,以識別貧困人口,從而將地方官員從GDP解放出來。胡鞍鋼的這一建議得到了中央的採納,在「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制定中,中央就有意淡化了GDP指標,不再對地方幹部考核地區生產總值。
解決方案政經兼行
雖然並非所有真知灼見都是由胡鞍鋼首創,但他往往是將一些真知灼見引入中央決策層的第一人。胡鞍鋼特有的一套建言模式,令他在中央決策層中樹立了品牌和信譽。胡鞍鋼的國情報告來自於民間,他要求自己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去實踐,做調查研究。他的報告不是單純的提出問題和現象,而是真正站在國家的立場和大多數人的立場,提出一整套的解決方案,「不僅經濟可行,而且政治可行,只有這樣,決策者才更容易採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