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調整房協功能 照顧市場與政府之間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1]     我要評論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有關土地供應安排,未扭轉私樓供應緊絀格局,未能有效壓抑樓價,因此市民質疑政府壓抑樓價的能力。樓價高企,中產與年輕一代的怨氣飆升,堵塞了八十後、九十後向上流動的途徑,令他們無法實現人生計劃,包括結婚和生育。香港環繞樓市而積聚的不穩定因素,正在不斷增加,政府切勿掉以輕心,應該全面檢討現行土地房屋政策,其中包括調整房協功能,照顧市場與政府之間的空間。

 自成立以來,房協一直透過不同類型的房屋計劃,為香港市民提供他們能夠負擔的房屋。房協轄下的出租屋h、夾心階層住屋、長者房屋等角色和功能,正好照顧到私人市場及政府之間的空間。

 目前香港的房屋可分為三類:一是以商品房為主,由私人市場主導;二是以低收入市民為主,由政府主導及計劃的公屋;三是以夾心階層人士為主,由政府規劃,規定樓房大小,或規定買家收入上限,或規定樓價上限,或規定轉售限制等的房屋計劃,在政府基本規劃後,可由房委會、或房協、或市場、或三者混合方式興建,基本目的是按夾心人士的能力去解決夾心人士的住屋問題。

從三方面調整房協功能

 現在政府的房屋政策的策略錯誤,是政府認為「有需要的家庭」只是那些需要入住公屋的家庭。政府停建居屋和夾屋,好像完全不知道現時香港「有需要的家庭」,又何止是需要入住公屋的家庭呢?現時特區政府的「房屋計劃」,只是每年推出土地,發展商「勾」,但勾與不勾,能否建預算案單位訂下每年供應3至4萬個單位的目標,根本是未知之數。

 政府停建居屋和夾屋後,僅推「置安心」計劃止渴。但政府與房協合作推出的「置安心計劃」,總共提供合共約5,000個單位,2014年僅供應1,000個「先租後買」單位。但合資格家庭有近15萬個,1,000個「置安心」單位根本無助解決供求失衡的問題。

 政府應承認對房屋問題失誤,制訂長遠房屋政策,諮詢市民意見。其中對策之一,是循三方面調整房協功能:(一)政府以合理價格撥出土地予房協,發展限時、限呎、限價的「三限樓」;(二)讓房協興建更多長者屋;(三)允許房協在屬下出租公共屋h的空置單位,改造後經營安老院。

讓房協發展限時、限呎、限價的「三限樓」

 本港樓價居高難下,癥結是近年中小型單位出現斷層,而發展商又傾向將新盤豪宅化,令市民難以上車。上車盤缺令未上車一族失望,感覺置業夢愈來愈難圓,這是增加民間怨氣的原因之一。預算案加快樓宇供應的措施之一,是增推「限呎樓」中小型住宅用地。理論上,推出「限呎樓」地皮可強制發展商供應中小型單位,彌補市場不足。

 不過,「限呎樓」雖然有助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但如果發展商將地皮囤積居奇,遲遲不肯動工或建成後一直不賣,或者將「限呎樓」建成「迷你豪宅」出售,仍然無助市民上車。因此,政府應讓房協興建「限呎樓」,以合理價格撥出土地予房協,規定房協限時、限呎、限價推出中小型單位,讓合資格人士申請購買,並且可即時自由買賣,代替停建的居屋和夾屋計劃。目前市場上 僅得20%居屋已補地價並可自由買賣,餘下80%居屋業主難以享受資產升值。將土地交予房協以市場方法興建限時、限呎、限價的「三限樓」,較交予房委會效果更好,亦更能回應市場。

 目前房協每年能應付的建屋量只有3,000個單位,由於房協照顧到私人市場及政府之間的空間,調整房協功能,房協每年應提供5,000個「三限樓」單位予市場,令市民能夠上車。

讓房協興建更多長者屋

 本港正面對人口高齡化的挑戰,政府統計數字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港65歲或以上人口,共有90.7萬人,佔全港總人口量的12%,到2031年更會上升至25%,即每4名香港人便有一位是長者。本港已進入「老年型」社會,長者的安居問題必須得到重視。

 房協數年前推出的「長者樂安居」住屋計劃,包括將軍澳的樂頤居和佐敦谷的彩頤居,為一班中產長者提供優質的租住單位,屋苑設備一應俱全,包括文娛康樂、護理醫療等,大受長者歡迎,但僧多粥少,576個單位已全部出租,目前尚有超過150名長者輪候。

 既然這類長者住屋計劃大受歡迎,政府應該研究如何將它發揚光大。房協獲得運輸及房屋局同意,將於9年後拆卸筲箕灣明華大廈全面重建,成為首個廉租屋重建計劃。落成後,房協會將三分之一範圍用作原區安置所有3,100個住戶,並興建長者屋租給區內長者。政府應讓房協在進行社區重建時,將長者屋一併作出區域規劃,讓房協興建更多長者屋。同時,不少知名的非政府機構,如東華三院、保良局、仁愛堂等,其實也擁有土地、資源,以及行政管理經驗,可以為長者提供住屋及支援服務,政府可推動這些機構相互合作,提供更具規模的長者住屋計劃。

允許房協在屬下屋h空置單位經營安老院

 隨著人口老化,長者的護理服務需求愈趨複雜,院舍的護理質素對老人家的健康尤其重要。根據現時的條例,以不同形式津貼的院舍,如資助院舍、合約院舍、資助護養院、「改善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都必須要符合《安老院條例》及相關的條款和規定。但問題是院舍數量不足,質量欠有效監管,是異常突出的大問題。

 目前全港700多間安老院舍,獲政府資助的僅有200多間,大批低收入家庭的長者輪候需時,不少最終等不到,實在唏噓。而400多間私營院舍的質素良莠不齊,入住者變成活受罪。政府應立即修改不合時宜的《安老院條例》,允許房協經營安老院。房委會管理的公共屋h逾200條,房協則只有20條,兩者的土地儲備有天淵之別。政府應允許房協將屬下的出租公共屋h的空置單位,改造後經營安老院。

 在香港,政府作為最多土地儲備的擁有者,以及高地價政策的最大受惠者,它扮演的不是維持公平競爭的公證人角色,而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參與者、「利益攸關者」。這種結構性的「利益共同體」,涉及各階層深層次矛盾,對政府的道德信譽造成致命打擊。調整房協功能,有助照顧到私人市場及政府之間的空間,也有利維護政府的道德信譽。

相關新聞
密鑼緊鼓:最低工資明春檢討 當局密斟標準工時 (2011-03-01) (圖)
廿四味:預算案豈可否決 建制派出招解圍 (2011-03-01)
加價壓力:通脹升 工展都難頂 (2011-03-01)
特首獲邀列席人大開幕式 (2011-03-01)
後勁凌厲:民建聯支持度急飆 (2011-03-01)
志強時評:調整房協功能 照顧市場與政府之間空間 (2011-03-01)
促請「加碼」:民記倡「即用6千元」18區簽名踴躍 (2011-02-28) (圖)
建制派今晤財爺 爭優化預算案 (2011-02-28)
爭取權益:「無份」袋6千 公僕也上街 (2011-02-28) (圖)
偷閒行善 (2011-02-28) (圖)
指點江山:中國的穩定符合全世界利益 (2011-02-28)
廿四味:反對派挑動「革命」禍害香港 (2011-02-28)
表明態度:稱政改修訂空間小 林瑞麟有信心過關 (2011-02-25) (圖)
縱論香港:李柱銘向美獻媚表功的大騷 (2011-02-25)
工作大計:政制局宴傳媒交足貨 (2011-02-25)
妙想天開:太上黃號召杯葛交津無人睬 (2011-02-25)
把脈香港:重新思考香港應對通脹措施 (2011-02-25)
來論:一場虛擬和拙劣的反華鬧劇 (2011-02-23)
撐交津基層即受惠 工聯會自由黨企硬 (2011-02-23)
大展鴻圖:愛沙尼亞領館開幕 林建康任名譽領事 (2011-02-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