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縱論香港:反對派煽動「紫荊花革命」意欲何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3-02]     我要評論

黎子珍

 反對派聯手發起的所謂「紫荊花革命」,是要利用市民對預算案部分內容的不滿,煽動市民的反政府情緒,不惜令香港重蹈中東政局動盪的覆轍,以便火中取栗為選舉造勢。社民連、公民黨和《蘋果日報》借助中東「茉莉花革命」,企圖推翻內地的社會制度。反對派加快整合,互相呼應,「茉莉紫荊」合流,煽風點火、蠱惑人心,唯恐香港和內地不亂,以便渾水摸魚。反對派完全是昧於時事,悖逆歷史潮流,損害港人根本福祉,居心不良,不會得到市民的認同。

 民主黨、教協2月24日舉行記者會,宣布3月6日(星期日)發起所謂「紫荊花革命」遊行,呼籲未受惠強積金注資的18萬名公務員及教師上街反對預算案。所謂「紫荊花革命」出自民主黨張文光之口,他聲稱訂名時有取「茉莉花革命」的概念於本土應用,市民上街抗議不用「等到七一」云云。張文光聲稱:「全中東的人都在爭取民主和權益,為何香港人不可以為自己發聲?香港也可以來一次『紫荊花革命』。」他煽動說:「茉莉花在中東燎原,紫荊花都可有這個力量。」

聳人聽聞 居心不良

 反對派有意把預算案與「茉莉花革命」拉上關係,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國花,由突尼斯開始迅速席捲整個阿拉伯世界的「中東波」被稱為「茉莉花革命」。紫荊花是香港的區徽標誌。張文光煽動「紫荊花革命」,就是要利用市民對預算案部分內容的不滿,煽動市民的反政府情緒,令香港重蹈中東北非政局動盪的覆轍,以便火中取栗為選舉造勢。

 香港根本不存在發生類似「紫荊花革命」的經濟民生和社會政治條件。首先,香港雖有貧富懸殊,但香港不會有人沒飯吃,今天香港的每一個市民,無論貧富,都不能與政府提供的五大類社會服務,即房屋、醫療、福利、教育和勞工服務脫離關係。儘管香港的社會保障體系仍有不足之處,但從整體上看,向社會成員提供生活安全網的目標已經達到。而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又稱為「飢餓革命」,該地區幾億人處於赤貧和飢餓狀態,這是「茉莉花革命」形成的經濟民生條件。

 其次,香港回歸後,港人能夠自己選舉行政長官,人大決定還訂出了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的時間表。多個國際性調查均公認,香港是全球最廉潔的地區之一。而中東北非一些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是動輒三、四十年連續執政,導致政治獨裁和貪污腐敗,這是「茉莉花革命」形成的社會政治條件。

 可見,「茉莉花革命」與所謂「紫荊花革命」,完全沒有可比性。反對派借「茉莉花革命」煽動「紫荊花革命」,完全是聳人聽聞,居心不良。

民主黨刻意轉向右傾激進

 香港的新預算案「派糖」總額超過400億元,體現了政府紓解民困的誠意,市民只是對「派糖」的具體方法及個別疏忽之處存在不滿。為回應市民的不滿,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已承諾會在三方面完善預算案,包括修改240億元注資強積金安排、退稅及照顧「N無人士」等,並承諾會盡快公布。在此情況下,反對派在本周日發起所謂「紫荊花革命」遊行,已經完全沒有理由。

 民主黨、教協煽動所謂「紫荊花革命」,其實反映了三位一體的民主黨、教協、「支聯會」,在政改方案通過後,刻意轉向右傾激進的趨勢。第一,教協在去年10月施政報告發表後掀起一場反國民教育運動的鬧劇,當時教協理事會成員互發電郵,誣衊施政報告建議推行國民教育是對學生「禍害無窮」,聲稱要對此建議「窮追猛打」。教協將國民教育本身妖魔化和污名化,完全違反情理,是要以右傾激進姿態吸引激進年輕人選票。第二,去年12月諾貝爾和平獎在奧斯陸頒獎前夕,「支聯會」、民主黨和海外「民運人士」裡應外合、沆瀣一氣,在和平獎鬧劇中賣力表演,密切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第三,民主黨、教協、「支聯會」借司徒華去世,高調宣傳「支聯會」矛頭指向中央的政治綱領,並向特區政府施加壓力,要求讓海外「民運人士」來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玩弄「死諸葛能走生仲達」的政治把戲,企圖以逝者壓生者,搶佔道德高地,為今、明兩年的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造勢。其發動所謂「紫荊花革命」遊行,也包含為選舉造勢的目的。民主黨這樣做,說明其作為反對派的基本政治立場和政治性質並沒有因為支持政改方案而發生改變。

反對派「茉莉紫荊」合流為選舉造勢

 反對派加快整合以對抗政府,為即將到來的區議會選舉造勢。民主黨鼓吹「紫荊花革命」,社民連、公民黨和《蘋果日報》不僅借助中東和北非「茉莉花革命」劍指中國內地,而且也在利用市民對預算案部分內容的不滿,煽動市民的反政府情緒。這反映反對派互相呼應,「茉莉紫荊」合流,煽風點火、蠱惑人心,煽動市民的反特區政府情緒,並以推翻共產黨領導和改變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的叫囂為選舉造勢。但反對派完全是昧於時事,悖逆歷史潮流,損害港人根本福祉,不會得到市民的認同。

相關新聞
損人利己:反對派大蝦細 協調任改霸區選 (2011-03-02) (圖)
縱論香港:反對派煽動「紫荊花革命」意欲何為? (2011-03-02)
玩串議會:提修訂限高5呎4 阿Paul惡搞「超選」 (2011-03-02) (圖)
廿四味:激進派的危險行動 (2011-03-02)
密鑼緊鼓:最低工資明春檢討 當局密斟標準工時 (2011-03-01) (圖)
廿四味:預算案豈可否決 建制派出招解圍 (2011-03-01)
加價壓力:通脹升 工展都難頂 (2011-03-01)
特首獲邀列席人大開幕式 (2011-03-01)
後勁凌厲:民建聯支持度急飆 (2011-03-01)
志強時評:調整房協功能 照顧市場與政府之間空間 (2011-03-01)
促請「加碼」:民記倡「即用6千元」18區簽名踴躍 (2011-02-28) (圖)
建制派今晤財爺 爭優化預算案 (2011-02-28)
爭取權益:「無份」袋6千 公僕也上街 (2011-02-28) (圖)
偷閒行善 (2011-02-28) (圖)
指點江山:中國的穩定符合全世界利益 (2011-02-28)
廿四味:反對派挑動「革命」禍害香港 (2011-02-28)
表明態度:稱政改修訂空間小 林瑞麟有信心過關 (2011-02-25) (圖)
縱論香港:李柱銘向美獻媚表功的大騷 (2011-02-25)
工作大計:政制局宴傳媒交足貨 (2011-02-25)
妙想天開:太上黃號召杯葛交津無人睬 (2011-02-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