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右)的研究發現,「沙士」病毒會最先攻擊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細胞」。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嚴敏慧) 香港大學成功拆解「沙士」病毒的傳播機制。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研究愛滋病毒的科學方法,製造出表層為「沙士」病毒的假性雜交病毒,並在中國琲e猴身上進行測試,首次發現「沙士」病毒會最先攻擊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細胞」,更會在感染後的48小時內不斷繁殖,故患者感染初期的唾液中有大量病毒存在,繼而快速傳播。有關研究結果已於《病毒學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發表。
人體在感染「沙士」(SARS)病毒後,甚至在發病以前,唾液中會迅速釋放大量病毒顆粒,成為「沙士」傳播的主要病源,唾液為何會載有高病毒量一直為未解之謎。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與中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和美國杜蘭大學合作,利用研究愛滋病毒的科學方法,製造出核心是猴愛滋病毒(SIV),表層為「沙士」病毒的假性雜交病毒,並放入中國琲e猴體內進行測試。
「靶細胞」48小時內繁殖
港大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表示,雖然沙士病毒的「靶細胞」於48小時內,已廣泛存在於琲e猴的整個呼吸道系統內,但發現病毒會首先感染上呼吸道的「唾液管上皮細胞」,令琲e猴唾液中亦檢測到大量的病毒顆粒。他續稱,今次研究完善了對「沙士」病毒早期感染和傳播機制的理解,亦證明了研究愛滋病毒的方法,可應用有效及準確地模擬「沙士」,及類似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感染情況,包括高致病性流感及其他冠狀病毒等,對這些病毒的預防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