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鄧洪波(左)、美國國土安全部入境和海關執法局副局長庫馬爾.基布爾(右)以及國土安全部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副局長大衛.阿圭拉在華盛頓舉行的文物移交儀式上簽字。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隋代陶馬、宋代觀音頭、北齊佛像、清代瓷瓶等14件非法走私中國文物,在美國時間11日「完璧歸趙」,由美國正式移交中國政府。這是中美兩國2009年1月簽署關於限制中國文物入境美國的《諒解備忘錄》以來,美方首次向中國移交其收繳的中國文物。
目前中國約有1,7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國家文物局表示,是次移交行動表明,中美《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實施,是國際合作打擊文物走私的有效方式,更是防止中國被盜竊、盜掘和走私文物非法流入其他國家的重要舉措。
包括陶馬佛像瓷瓶等類
今次「回國」的14件文物,已經中國國家文物局組織相關專家初步進行圖片鑒定,確定其屬於中國文物。14件文物絕大多數都有1,500年至2,000年歷史,分別是7件隋代陶馬,1件唐代陶馬雕塑,2件北魏陶馬,1件宋代觀音頭,1件北齊石灰岩佛像,1件明代石質牆頂飾帶以及1件清代瓷瓶。有關這批文物的實物品相、等級等,須待運抵歸還中國後方能作進一步鑒定。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通報稱,這些文物均在2010年收繳,共來自美國海關例行檢查的7個包裹,其中3個包裹在新澤西國際機場收繳,3個包裹在阿拉斯加海關收繳,還有1件文物由新墨西哥聯邦調查員收繳。
據悉,美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中國文物進口國之一。1998年起,美國政府在有關國際公約的框架下,開始與中國政府商簽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雙邊協議,雙方最終於2009年1月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追索文物依靠國際合作
針對中國追索非法流失海外文物的態度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表示,當前中國文物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持續走高,因此,文物走私犯罪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即使那種2米多高、幾十噸重的特大文物,3天之內也能流向國際市場。」他指出,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國際社會處理非法流失文物返還問題的法律框架和原則,依靠國際合作,依法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中國先後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的《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與秘魯、印度、意大利、菲律賓、希臘、智利等國簽署了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雙邊協定,通過國際合作多次成功追索了非法流失境外的中國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