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上鐵人」郝振山。
「思鄉痛苦心裡藏,四海漂泊習為常,長年累月在外奔,不能回家陪爹娘」,一線海上石油工人對家人總抱有一絲愧疚感。在「南海二號」上,記者遇到這樣一對父子,父親朱師傅於1982年就來到「南海二號」,一幹就是30年,那時身為兒子的朱雪峰並不能理解父親所幹的工作。當真正走上了一線海上石油工人的崗位,朱雪峰此時才理解父親多年的艱辛。
上陣不離父子兵
雖然大學畢業的朱雪峰目前是其父的領導,但在工作上卻一點不含糊。2010年4月的一天傍晚,「南海二號」平台高速離合器發生故障。身為平台設備監督的朱雪峰撂下碗筷就去檢查設備,在暴雨中仔細檢查部件後仍未找到問題,此時朱父親自出馬。父子倆默契地克服了一道道技術難關,僅用了18個小時就搶修完成。
像朱雪峰這樣的父子兵,在海上石油工人中為數不少。已在海上平台工作十餘載的楊勇父親是中國第一代海上石油工人,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在海上平台上作業。受父親的影響,1999年本在中海油湛江基地做秘書的楊勇毅然放棄了陸上工作來到海上平台。十餘年海上鑽井生涯中,他最放不下的還是家人。
楊勇坦言,在海上聽到父母生病時最揪心;回家後看到孩子陌生的眼神最難受。聽一位老師傅說過他自己的故事,30多年前,他剛上「南海二號」工作的時候,由於人手緊缺,交通不便,他曾經一次出海的時間超過了一年,回去後他兩歲的兒子問母親說:「媽媽,那個叔叔怎麼在我們家裡不走了?」當時,他不禁愧疚得淚流滿面。
踏海探油赤子心
在家人面前「海上鐵人」郝振山也有柔情一面,女兒和妻子是他最大的牽掛。其實,郝振山有多次機會調回機關工作,「也猶豫過,誰不想守著妻兒老小?但終究還是捨不得」。「我愛這藍色的海洋,藍色的國土有豐富的寶藏。每一代石油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如果說國家的石油工業是一列火車,那麼『鐵人』王進喜等老一輩石油人的使命就是『啟動』,讓火車跑起來;我們新一代石油人的使命就是『提速』,讓火車跑得更快更穩。」郝振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