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復旦大學上周六舉行港區「免試錄取」招生面試會,今年符合會考4A的最低報讀資格有24人。圖為正於恒生商學書院就讀中六的任子傑(右)進行面試。 香港文匯報記者周婷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上海著名高校復旦大學在港展開招生面試,該校今年的「免試錄取生」名額為10個,免試生全數可獲每年5萬元獎學金。該校招生辦公室主任丁光宏表示,今年最多港生列為第一志願的是「經濟管理類」課程,雖然如此,但有香港尖子面對「內地GDP是多少」、「影響恒指上落的因素」等面試問題,均「口啞啞」無法回答。有港生直言,報讀復旦主要是看準上海的發展潛力,希望盡早建立人際網絡,為進軍內地「鋪路」,並非因受課程吸引而報讀。
港生看準上海潛力
上海復旦大學上周六舉行港區「免試錄取」招生面試會。據悉,今年報名的香港學生人數共27人,符合會考4A的最低報讀資格則有24人。該校招生辦公室主任、同為面試主考官的丁光宏表示,24名參加面試的港生中,有15名以「經濟管理類」課程為首志願,但其中有尖子卻表現得「為報而報」,對基本經濟、金融概念竟「不求甚解」,有的甚至連內地現時每年GDP是多少都無法回答。
正於恒生商學書院就讀中六的任子傑和黎浩雋,會考均獲得5A、29分佳績。二人表示,報讀復旦大學主要是看準上海的經濟發展潛力,希望藉內地升學建立人際網絡;同時亦為升學之路提供多一個選擇。但另一邊廂,子傑亦坦言,如單以課程內容、質素為選取準則,未必會以內地院校為首選。他認為在工管、金融課程方面,本港或外國院校始終較有優勢。
未來招雙倍港澳台生
丁光宏坦言,不少港生為了名氣和就業前景等紛紛投向經濟或管理科系,但事實上,這些科系未必適合每個學生。因此在面試過程中,考官會以了解學生的能力和個性為主,希望可分派合適的課程給每位同學。鑑於過去多年10個免試生名額一直未「用滿」,每年亦有港生放棄學位的情況出現。丁光宏表示,今年校方考慮將錄取多於10名香港「免試生」,希望達致「用滿額」;並期望在4年內,將復旦的港、澳、台學生數字,由現時的約50人提升至100人,令學生背景更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