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少青風協會」撥款100萬元與瑪麗醫院合作,資助有關炎症的新確診患者,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名額共5個,為期2年。左三為方孝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鄭佩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佩琪)兒童無故出現關節腫脹、肌肉無力、發燒及皮膚紅腫但不癢痕,持續2星期,有可能患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患者現時可注射生物製劑治療,惟須自費購買藥物,1年約10萬元。關注兒童風濕病組織「少青風協會」撥款100萬元與瑪麗醫院合作,資助有關炎症的新確診患者,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名額共5個,為期2年。
由2000年截至去年,瑪麗醫院接獲有風濕病症狀的兒童或青少年患者共568人,其中183人確診患幼年特發性關節炎。該炎症由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所致,在16歲前病發,患者的關節會持續發炎、僵硬,活動幅度受限制。瑪麗醫院兒科專科醫生李子良昨表示,以往宣傳教育不多,家長未必知道兒童也會患關節炎,不懂向相關專科醫生求醫。
控制發炎阻侵蝕 1年藥費10萬
李子良說,現時每月有1、2個新症,部分個案已病發3、4年,身體關節遭侵蝕及變形。如患者不及早治療,有可能影響身心發展。現時醫生會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通過抑制患者體內的不正常細胞及抗體,控制發炎及阻止侵蝕。惟病人須自費,1年藥費約10萬元。
大學生方孝文約15歲時證實患有與附著點炎症相關的關節炎,當時已病發2、3年,雙腳痛楚使他「寢坐難安」,要用拐杖輔助走路,無法踢足球、跑步,影響日常生活,「有天爸爸駕車接我放學,我要15分鐘才上到車。」醫院安排方孝文接受生物製劑混合風濕藥物的治療,半年後病情明顯改善,炎症、疼痛均得到控制。
「下床後可以(毋須拐杖)走路,真的很開心。」方孝文已恢復活動能力,能夠游泳、駕車,前年9月更前往瑞士當交換生半年,期間靠藥物控制病情。當年曾帶著兒子奔走澳門、廣州等求醫的方氏夫婦,見到兒子能夠重過健康生活,可以像一般人走路,感到很欣慰。
如患者曾使用一種改善病情的抗風濕類藥物治療,但沒有明顯效果,可向「少青風協會」提出申請,由瑪麗醫院兒科專科醫生診斷病情。「少青風協會」電話:2346-3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