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許女士與女兒每月只靠3,400元綜援金維生。她坦言幼稚園的一學期雜費高達1,000元,生活百上加斤。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硬銷校慶T恤開放日收費 綜援家庭子女無奈轉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淑環)鑑於通脹加劇,有社福機構於過去一年接獲逾300名草根家長申訴,指教育雜費開支令經濟壓力大增,求助數字較2年前上升1倍。有綜援家長投訴,平均2周即收到學校收費通告,一學期用於參觀的車費、愛心募捐等,動輒逾千元,是全家半個月的生活費。不少家長也炮轟學校經常巧立名目收費,如與奧運火炬合照,「盛惠50元」;又硬銷校慶T恤、開放日門票等。家長雖然感到壓力沉重,但為怕孩子受歧視,只能乖乖奉上金錢;也有家長索性安排子女轉讀「平民津貼學校」,減輕負擔。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近年隨著學校著重提供多元學習,不時會有各式各樣收費活動;再加上班會費、購買補充練習費、瀏覽收費網址等。不少家長反映每月教育雜費達數百元,「對低收入家庭而言,這是好幾天的飯錢。即使是可選擇的收費項目,也會為家長帶來經濟壓力。」
籲學資處津貼教育雜費
施麗珊建議,學資處除了為清貧學生提供書簿津貼外,更需要放寬津貼範圍至教育雜費開支,讓清貧學生享有平等待遇。
綜援戶向親友借錢應付
來自福建的許女士,4年前與港人丈夫離婚,獨力撫育一名就讀幼稚園高班的女兒。她每月靠女兒約3,400元的綜援金維生,扣除租金約1,300元,生活費只有2,100元。她的女兒入讀的非牟利幼稚園,每月教育雜費令她大感頭痛。她坦言,學期初收到一張收費清單,臚列報名費、茶點費、書包、生日袋、杯、毛巾盒、校帽,合共近千元,佔該月綜援金近1/3,「每日生活開支最慳都要60元,對貧窮家庭來說,壓力很大、很辛苦。最困難的時候,只能向親友借錢。」
付費30元才可借閱圖書
許女士又指,學校不時舉辦的收費活動,對她造成很大壓力,「參加堆沙活動車費30元、參觀藝術館車費35元、屯門交通安全城車費35元……就連學校舉辦閱讀圖書計劃,也要向家長收取30元,學生才可借圖書回家。學校認為,這些是學習活動之一,學生務必參加。作為家長,只能節衣縮食。」
憂子女被歧視不敢反映
此外,學校不時舉辦「關愛活動」,「便服日要求家長捐款20元、為長者購買愛心禮物又要20元。學校曾經舉辦一個叫『德德豬顯愛心』計劃為長者籌款,學生每日不定額捐款,至128元才算達標。以我們的能力,根本不能應付。」不過,許女士不敢向學校反映,她指擔心女兒在校內會被歧視,故「能捐的已捐」。
李太兒子是鮮魚行學校小四插班生。她坦言,兒子曾於同區一所地區津貼名校就讀,就讀期間需要不時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類收費活動,「例如學校會安排學生與奧運火炬合照,卻要收費50元;又藉機推銷價值40元的校慶T恤。就連聯校校慶活動,家長也要購買入場門票,「校內不少基層家長均認為,學校收費項目不合理。但完全拒絕,又擔心子女難堪。」
鮮魚行學校另一名家長鄺太表示,兒子去年曾入讀區內另一所津校,「一學期需要有2、3次捐款,如:籌款獎券等。學校會向售出最多獎券的學生頒授錦旗,變相助長學生虛榮心。但對家長造成負擔。」除了購買獎券外,鄺太表示,即使是開放日,該校亦收取5元入場票。另外,每個攤位遊戲額外收費,「林林總總的收費,構成經濟負擔;加上學業壓力,最終決定讓兒子轉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