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渠務署署長陳志超表示,荃灣雨水排放隧道全長5.1公里,其中一個進水位設於和宜合。香港文匯報記者鄭佩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鄭佩琪) 渠務署昨公布全港16個水浸黑點,元朗新田石湖圍、大埔林村谷盤地及汀角路船灣詹屋至黃魚灘段被評為「中級」風險,水浸時影響面積達10公頃以上。去年中發生嚴重水浸沖走村民的大埔沙埔仔村,渠務改善工程已完成60%至70%,排洪能力大為提升,可抵禦10年至20年一遇的大雨,待明年工程完成,更可抵禦50年一遇的豪雨。由於雨季將至,渠務署現於全港進行5個重點防洪工程,總開支約96億元。
渠務署公布今年的16個水浸黑點,主要集中於新界北部(見表),較去年減少2個。渠務署署長陳志超昨表示,去年7月黑色暴雨時出現嚴重水浸的大埔沙埔仔村河道改善工程,已完成60%至70%,但由於雨季快到,有關工程須暫停,但已可抵禦10年至20年一遇的大雨。陳志超說,署方已經在河道位置安裝閉路電視,監察水位變化,有需要時會聯絡附近村民,疏散至民政署的庇護中心,天文台也會發出預警,與渠務署及民政署作出協調。
渠務署全港5重點防洪工程
渠務署現於全港進行5個重點防洪工程,總開支約96億元,其中港島西、荔枝角及荃灣的雨水排放隧道工程有望明年內完工。荃灣工程耗資13億元,已施工3年多,興建一條貫穿和宜合、老圍、曹公潭及油柑頭的地底隧道,攔截由荃灣郊區流下的雨水,引導至油柑頭排出大海。
荃隧排水量每秒60立方米
負責該工程的總工程師戴懷民昨表示,隧道全長5.1公里,進水口設於和宜合、老圍、曹公潭,已完成2公里。工程完成後,隧道排水量每秒達60立方米,當降雨量達每小時30毫米以上,雨水會流入隧道,減少流向市區渠道的雨水量,提高區內整體排洪能力,可應付50年一遇的豪雨。
跑馬地地底蓄洪池耗資10億
另外2個防洪工程分別是跑馬地馬場地底蓄洪池及啟德河改善工程,料2018年完工。啟德河改善工程將動用26億元,會興建旱季污水截流設施及箱形暗渠,並仿照自然河道環境。跑馬地地底蓄洪池耗資約10億元,容量達6萬立方米,預計今年內動工,工程會在馬季結束後展開,不會影響賽事及附近交通。
|